2025 年 10 月 14 日,不丹首都廷布的一场仪式让全球区块链圈沸腾 —— 首相托杰、王储旺楚克(不丹首位 “数字公民”)与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 神、基金会总裁宫口礼同框,宣布将国家数字身份系统(NDI)迁移至以太坊主网。​

“这是全球迈向开放数字未来的关键一步!” 宫口礼的表态直击核心:不丹成为首个把国家级身份认证锚定公共区块链的国家,相当于给全球数字治理扔出了一颗 “试验弹”。​

技术拆解:身份上链不泄密?零知识证明立大功​

很多人会问:把身份信息放区块链上,隐私不就裸奔了?不丹的操作藏着巧思 —— 核心是 “自主主权身份(SSI)” 理念,简单说就是你的身份你做主。​

系统采用 “链下存数据,链上记凭证” 的模式:身份证号、生日等敏感信息存在你自己手里,以太坊上只留加密后的 “数据指纹”。验证身份时靠 “零知识证明” 技术发力,就像这样:​

你想证明自己满 18 岁买酒,不用出示生日,只需通过算法向商家证明 “我符合年龄条件”,对方能验证真实性却拿不到任何具体信息。这种设计既防了中心化数据库泄露风险,又保了隐私。​

从私有链到主网:不丹的三年进化路​

这场 “豪赌” 不是一时冲动:​

  • 初期:基于私有链 Hyperledger Indy 搭建基础框架​

  • 2024 年 8 月:迁移至以太坊扩容网络 Polygon,试水半开放模式​

  • 2025 年 10 月:锚定以太坊主网,彻底拥抱全球化公共基础设施​

“以太坊是最安全的数字基石。” 不丹数字科技局秘书长丹增的话,道出了选择逻辑 ——80 万公民的身份凭证将在 2026 年一季度前完成迁移,这步棋下得极稳。​

是创新还是冒险?争议声中藏着未来密码​

但质疑从未停止。去中心化网络创始人艾弗里直言这是 “双刃剑”:“链上数据永久存在,搞不好就成了全民监控工具。” 他的担忧戳中要害:如何平衡 “可验证” 与 “不追踪”,是不丹乃至全球的共同难题。​

不过放眼全球,巴西、越南还在试点 SSI(自主主权身份),不丹已实现全国落地,这份魄力背后是全盘 Web3 布局:​

  • 用水电挖比特币,持有量达 6000-11000 枚,跻身全球国家持有量前列​

  • 规划中的 “格勒普正念城” 将 BTC、ETH 纳入战略储备​

  • 游客能用币安支付订酒店,加密经济已融入旅游业​

喜马拉雅山的实验:给世界上了堂数字主权课​

不丹的尝试,本质是场关于 “数字时代谁管身份” 的革命。过去我们的身份由银行、平台、政府保管,现在不丹说 “还给公民自己”,用以太坊这个全球公共产品做担保。​

正如托杰首相所言,这既符合国王 “数字化赋能社会” 的愿景,更给各国提供了范本:数字主权不是关起门搞系统,而是用开放技术让公民真正掌握主动权。​

【省心锐评】

你觉得不丹的 “区块链身份” 能成范本吗?各国会跟风拥抱 Web3 治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