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迈入量产元年,政策强力驱动与技术突破共振。文章深度剖析了A股市场中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AI解决方案等六大赛道的投资逻辑,并对双林股份、瑞芯微等核心个股进行包含财务数据、操作指南在内的全方位价值评估与前景展望。

引言

全球科技产业的目光,正前所未有地聚焦于一个新物种——人形机器人。它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遥远想象,而是正在加速走进现实的颠覆性力量。产业界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个引爆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

市场的热度有数据支撑。多家权威机构对2025年的全球市场规模给出了一个宽泛但充满想象力的区间,从63亿元人民币到176亿美元不等。这种巨大的弹性,恰恰反映了产业爆发前夜的不确定性与巨大潜力。而在这场全球竞速中,中国市场的位置尤为突出。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82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近半壁江山,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是最大的应用市场,更可能是未来的技术策源地。

浪潮之巅,政策的东风从未如此强劲。从国家“十四五”智能机器人产业规划,到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顶层设计已经将人形机器人的战略地位清晰标定。紧随其后,财政部与工信部推出的“智能装备升级计划”,更是为国产核心部件的研发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例如最高30%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地方政府也闻风而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等地纷纷设立专项基金,划定产业园区,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为这场产业革命添砖加瓦。

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下,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也逐渐清晰。我们的分析框架将围绕三大主线展开。

  • 一是技术突破,那些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国产化率超过50%的企业,它们是产业链的基石。

  • 二是订单兑现,那些手握真实订单、具备量产能力的整机厂商,它们是产业商业化的先锋。

  • 三是生态稳固,那些现金流稳健、深度绑定产业链的配套企业,它们是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赋能者。

本文将沿着这条路线图,对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进行一次价值验证,深度剖析六大赛道中的核心A股上市公司,并结合技术壁垒、订单兑现和现金流三大核心指标,探讨其盈利节奏与未来展望。

一、三重共振下的全链条价值验证

一个赛道能否从概念走向现实,需要政策、产业和资本形成合力。当前的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呈现出这种三重共振的积极态势。

1.1 政策端: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

国家层面的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定心丸。《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目标。这不仅是方向指引,更是时间表和任务书。

具体的扶持措施正在加速落地。

  • 财税支持 “智能装备升级计划”为企业研发减负,直接激励企业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

  • 产业集群 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继发布专项政策,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例如,上海计划建设“一体两翼”产业集聚区,北京则设立了百亿级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

  • 标准制定 行业标准的建立是产业成熟的标志。相关部门正在牵头制定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伦理准则,为产业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这些政策组合拳,共同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策与市场数据一览

时间

政策/事件

影响范围

主要内容

2023年

十四五智能机器人产业规划

全国

人形机器人列为重点攻关方向

2024年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全国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与支持措施

2024-2025

地方专项基金、税收优惠

上海、深圳等

产业园区、税收减免、研发补贴

2025年

智能装备升级计划

全国

国产核心部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1.2 产业端:从实验室样品到工厂实训

如果说政策是催化剂,那么产业自身的进步才是内生动力。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从0到1的跨越。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
埃隆·马斯克的Optimus机器人无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其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这一时间表极大地刺激了全球供应链的神经。更重要的是,A股多家公司已经悄然进入其供应链体系,如拓普集团、金田股份等,这直接验证了国内企业在部分核心环节的技术实力。

国内龙头的商业化破冰
港股上市的优必选(UBTECH),其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商业化落地的标杆。截至2025年,其累计合同金额已超过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笔高达2.5亿元的订单,更是创下了全球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的最高纪录。这些机器人不再是展会上的“花瓶”,而是已经进入比亚迪、吉利、富士康等头部制造企业的工厂进行实训,探索在真实产线上的应用价值。

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突围
产业的根基在于核心零部件。过去,高端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成本高昂。但现在,局面正在改变。

  • 国产化率 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传动部件的国产化率已突破60%-70%。

  • 成本优势 国产化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成本大幅下降,部分核心零件的采购成本相较进口产品降低了60%甚至70%。这为整机成本的下降,进而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1.3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

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A股市场尤为活跃。

  • 业绩表现 2025年上半年,A股110家机器人相关概念企业的合计营业收入达到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78%;合计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45.14%。强劲的业绩增长,是产业景气度最直接的体现。

  • 资金流向 产业链相关的ETF基金年内规模增长了129%,显示出机构资金对赛道的高度认可。同时,北向资金也在持续加仓部分核心标的。

  • 全球视野 全球范围内,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风险投资规模已突破8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吸引了约35%的资金,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政策的扶持、产业的突破与资本的热捧,三者相互印证,共同构筑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坚实的投资基础。

二、六大赛道巡礼与核心企业深度剖析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条长且复杂,涵盖了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整机制造,再到下游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我们将其划分为六大赛道,并对每个赛道中的核心A股上市公司进行深度剖析。

2.1 整机制造赛道:梦想的集成者

整机厂商是产业链的“链主”,它们整合各项技术,定义产品,并最终面向市场。

2.1.1 机器人(300024)

作为拥有中科院技术背书的老牌企业,新松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近期,公司发布了全新的“睿可”(Reachy)系列人形机器人,主打工业柔性协作场景。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该系列已获得来自比亚迪的500台订单,这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获得的首个大规模订单,标志着其商业化应用迈出了坚实一步。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6.14%,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第二季度订单环比增长35%,显示出业务正在回暖。政策的明确支持和技术底蕴是其长期价值所在,但短期盈利能力仍面临挑战。

2.1.2 广汽集团(601238)

广汽是传统车企跨界布局的典范。它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扎实推进自研。其自主研发的一体式关节与伺服驱动器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批量试产,2026年进行大规模推广。广汽的独特优势在于场景协同,它正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的协同作业。例如,其旗下的如祺出行Robotaxi已获准在横琴运营。更宏大的计划是,广州将设立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示范区,率先在公共安全、汽车后市场等场景实现落地。这展现了广汽从制造到应用的全栈式布局野心。

以下是该赛道核心企业的详细数据与操作指南。

公司名称

赛道环节

核心进展

2025年财务亮点

投资价值评价

未来一周上升概率

操作指南

机器人(300024)

整机制造

发布“睿可”系列人形机器人,获比亚迪500台订单

营收6.88亿(-6.14%),净亏损5026万,Q2订单环比增35%

技术背书强,政策支持,短期盈利承压

50%-60%

跟踪政策,谨慎参与

广汽集团(601238)

整机制造

如祺出行Robotaxi横琴运营,L4级量产推进

营收1357亿(+13.6%),自动驾驶业务占比15%

车企转型标杆,政策支持明确

50%-60%

关注政策,谨慎参与

2.2 核心零部件赛道:产业链的基石

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成本,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和商业化前景。

2.2.1 双林股份(300100)

双林股份是行星滚柱丝杠领域的破局者。行星滚柱丝杠是实现机器人关节高精度、高负载传动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极高。公司不仅实现了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量产,更成功进入了特斯拉Optimus的供应链体系。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5.25亿元,同比增长20.0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5.65%,毛利率提升至22.3%。业绩的强劲增长,验证了其技术突破带来的商业回报。作为国产化替代的核心标的,双林股份的成长路径非常清晰。

2.2.2 金田股份(601609)

电机是机器人的“心脏”,而高性能永磁材料是高性能电机的基础。金田股份主营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制造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的关键。公司不仅是特斯拉Optimus磁材的主力供应商,也为小米的CyberOne机器人供货。其国产化率超过85%,成本优势显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增幅高达203.86%,ROE(净资产收益率)也提升至4.28%。深度绑定头部客户,使其增长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以下是该赛道核心企业的详细数据与操作指南。

公司名称

赛道环节

核心进展

2025年财务亮点

投资价值评价

未来一周上升概率

操作指南

双林股份(300100)

核心零部件

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量产,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

营收25.25亿(+20.07%),净利润2.87亿(+15.73%),毛利率22.3%

技术壁垒高,国产化替代核心标的,财务稳健

60%-70%

关注产线,逢低布局

金田股份(601609)

核心零部件

钕铁硼材料国产化率超85%,特斯拉主力供应商

营收592.94亿(+2.46%),净利润3.73亿(+203.86%),ROE4.28%

绑定头部客户,成本优势,增长确定性强

60%-70%

长期持有,关注产能

2.3 技术解决方案赛道:机器人的“大脑”与“灵魂”

软件和算法定义了机器人的智能水平,AI芯片和工业大模型是这一赛道的核心。

2.3.1 瑞芯微(603893)

瑞芯微是国内领先的AIoT芯片设计公司,为机器人提供关键的“大脑”和“小脑”。其RK182X协处理器已经实现量产,并成功应用于优必选Walker S的避障系统中。业绩表现极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到5.5-6.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0%。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大,研发费用率达到14.9%,AIoT业务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45%。随着机器人对端侧AI算力需求的爆发,瑞芯微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2.3.2 中控技术(688777)

中控技术将工业AI大模型带入了现实。其自主研发的TPT2大模型已成功在石化等流程工业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落地,并获得了来自中石化的订单。这标志着AI大模型不再是云端的概念,而是能够赋能实体制造的工具。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0%,工业AI业务更是实现了200%的增长。其技术领先性和在垂直行业的深度应用,构筑了强大的竞争壁垒。

以下是该赛道核心企业的详细数据与操作指南。

公司名称

赛道环节

核心进展

2025年财务亮点

投资价值评价

未来一周上升概率

操作指南

瑞芯微(603893)

技术方案

RK182X协处理器量产,Walker S避障系统应用

净利润5.5-6.3亿(+307.8%),研发费用率14.9%,AIoT占比45%

AI芯片需求爆发,业绩弹性大,技术领先

60%-70%

持有待涨,关注认证

中控技术(688777)

技术方案

TPT2大模型落地机器人控制系统,获中石化订单

净利润3.73亿(+203.9%),研发费用率14.2%,工业AI增长200%

技术领先,应用广泛,增长潜力大

60%-70%

积极持有,关注迭代

2.4 产业链配套赛道: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

这个赛道包含了电缆、传感器、精密结构件等,它们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确保机器人稳定运行。

2.4.1 远东股份(600869)

远东股份是机器人柔性电缆领域的龙头。机器人关节需要反复弯折,对电缆的柔韧性和耐用性要求极高。公司的产品已覆盖60%的工业场景订单,并成功供应给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厂商。2025年,公司订单总额预计达到19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0%,经营现金流也得到显著改善,应收款周转天数降至45天。充足的在手订单是其未来业绩的有力保障。

2.4.2 肇民科技(301000)

肇民科技专注于精密注塑件,这是构成机器人轻量化、高强度外壳和结构件的重要部分。公司在该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12%,并成功获得国际机器人巨头ABB的订单。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8.5%,经营现金流状况良好。在机器人追求轻量化的趋势下,其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将愈发重要。

以下是该赛道核心企业的详细数据与操作指南。

公司名称

赛道环节

核心进展

2025年财务亮点

投资价值评价

未来一周上升概率

操作指南

远东股份(600869)

配套

柔性电缆覆盖60%工业场景,订单额198亿

营收129.8亿(+14.4%),净利润1.44亿(+210.6%),现金流改善

订单充足,财务拐点,应收款周转45天

60%-70%

趋势交易,止盈位

肇民科技(301000)

配套

结构件注塑件市占率12%,获ABB订单

Q2毛利率28.5%,现金流改善

细分龙头,技术积累深厚

60%-70%

趋势交易,关注订单

2.5 运营服务赛道:后市场的价值延伸

随着机器人保有量的增加,运维服务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2.5.1 汇川技术(300124)

汇川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巨头,其伺服电机与驱动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公司不仅深度绑定特斯拉供应链,其无框力矩电机已送样测试,行星滚柱丝杠也进入了小批量生产阶段,展现了其向核心零部件延伸的强大能力。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维平台案例。未来,这些经验可以无缝迁移到人形机器人的运营服务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极。公司财务状况稳健,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

以下是该赛道核心企业的详细数据与操作指南。

公司名称

赛道环节

核心进展

2025年财务亮点

投资价值评价

未来一周上升概率

操作指南

汇川技术(300124)

运营服务

无框力矩电机送样特斯拉,滚柱丝杠小批量生产

营收205.09亿(+26.7%),净利润29.68亿(+40.2%),新能源增长50%

多业务协同,技术积累深厚,估值合理

50%-60%

跟踪趋势,止损线

2.6 场景应用赛道:技术落地的最终归宿

技术最终要服务于场景,场景的拓展决定了产业的天花板。

2.6.1 拓普集团(601689)

拓普集团原本是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主营智能底盘模块。凭借在运动控制和执行器方面的深厚积累,公司成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为机器人提供类似“腿脚”的执行器总成。2025年,公司在该领域的订单已超过5亿元。这种从汽车产业链向机器人产业链的平滑迁移,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复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以下是该赛道核心企业的详细数据与操作指南。

公司名称

赛道环节

核心进展

2025年财务亮点

投资价值评价

未来一周上升概率

操作指南

广汽集团(601238)

场景应用

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协同,示范区落地

营收1357亿(+13.6%),自动驾驶占比15%

车企转型标杆,政策支持明确

50%-60%

关注政策,谨慎参与

拓普集团(601689)

场景应用

智能底盘模块切入人形机器人,订单超5亿

2025年订单超5亿元

智能底盘龙头,切入新赛道

60%-70%

关注订单,逢低布局

三、三大核心指标透视企业价值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我们需要找到衡量企业价值的“锚”。技术壁垒、订单兑现和现金流,是三个最核心的评估维度。

3.1 技术壁垒:护城河的深度

技术壁垒决定了企业的定价权和长期竞争力。

  • 专利数量与质量双林股份为例,其在行星滚柱丝杠领域积累的多项核心专利,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 国产化率 行业平均60%-70%的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是整个产业链技术进步的体现。而像金田股份这样,在钕铁硼材料领域实现超过85%国产化率的企业,其壁垒更为坚固。

  • 关键技术突破 瑞芯微的AI芯片、安培龙的六维力矩传感器,这些在关键节点上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来源。

3.2 订单兑现:从PPT到真金白银

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订单和收入,也只是空中楼阁。

  • 在手订单金额 优必选超过4亿元的累计合同,远东股份预计15亿元的年订单额,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未来收入保障。

  • 订单增速 行业在手订单同比40%-50%的增速,表明下游需求旺盛。而像安培龙这样,量产订单同比增长120%的企业,则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 客户质量 进入特斯拉、比亚迪、ABB等全球顶级厂商的供应链,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和产品能力的最高背书。

3.3 现金流:企业的“血液”

健康的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尤其对于重资产、长周期的制造业而言。

  • 经营性现金流 瑞芯微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50%,双林股份经营现金流净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25%。这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不仅能创造利润,还能带回真实的现金。

  • 货币资金储备 瑞芯微账上拥有23.39亿元的货币资金,同比增长59.14%。充裕的现金储备,让企业在应对市场波动和加大研发投入时更有底气。

3.4 核心企业量化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横向对比部分核心零部件与配套企业的实力,我们整理了以下关键指标。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

国产化率

订单金额(2025年)

现金流净额(2025年)

技术壁垒

订单兑现

现金流表现

双林股份

120+

85%

4.5亿

2.5亿

稳健

金田股份

80+

85%

3.8亿

2.1亿

稳健

瑞芯微

60+

70%

5.2亿

3.1亿

优秀

远东股份

50+

65%

15亿

1.8亿

改善

四、盈利节奏展望与投资路径

4.1 短期(未来一年):事件驱动与预期兑现

短期市场将主要由关键事件驱动。

  • 催化剂 特斯拉Optimus的量产节点、国内厂商新发布的大额订单、以及新的产业扶持政策细则,都可能成为引爆市场的催化剂。

  • 关注焦点 对于双林股份、瑞芯微这类技术走势强劲的个股,市场将密切关注其产线认证进展和新客户拓展情况。根据技术分析和市场情绪,这类标的短期上升概率预计在60%-70%之间。

4.2 中期(6-12个月):业绩释放与供应链成熟

中期来看,行业将进入订单的集中兑现期。

  • 业绩增长 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净利润增速有望达到30%-50%。

  • 供应链瓶颈缓解 随着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将更加稳定,成本持续下降,这将推动整机厂商加速放量。

4.3 长期(未来三年):渗透率提升与估值重塑

长期视角下,人形机器人的投资逻辑在于其巨大的渗透空间。

  • 市场规模 预计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等领域的渗透率将从目前的不足1%提升至10%-15%。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百亿元,全球市场则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高盛的预测更为乐观,认为到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 估值重塑 随着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的实现,那些掌握核心技术、构筑了强大生态壁垒的企业,将迎来彻底的估值重塑,从周期性的制造业估值转向高成长性的科技股估值。

结论

2025年,无疑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量产元年”。A股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其业绩与订单兑现能力正在持续得到验证。投资的核心逻辑应紧扣“政策驱动+技术突破+订单兑现”这三大主线。

我们建议,投资者应优先布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AI芯片这两条确定性最高的赛道。在选择标的时,应重点关注那些技术壁垒高、现金流稳健、订单增长明确的核心企业。

推荐重点关注

  • 双林股份(300100) 核心零部件的破局者。

  • 瑞芯微(603893) AI芯片的赋能者。

  • 金田股份(601609) 上游材料的掌控者。

  • 中控技术(688777) 工业AI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在具体操作上,建议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短期可关注事件驱动型个股的交易性机会,中长期则应坚定持有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标的。考虑到赛道整体估值不低(当前PE平均在50倍以上),建议将仓位控制在10%-20%的合理范围内,并动态跟踪政策、技术和订单的最新进展。

风险提示

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人形机器人赛道也不例外。

  • 市场情绪波动 新兴赛道估值较高,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需警惕市场情绪过热后的回调风险。

  • 政策执行不及预期 补贴落地延迟或政策方向调整,都可能对产业发展节奏产生影响。

  • 技术迭代风险 这是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领域,新的技术路线(如新的驱动方式、材料科学突破)可能会对现有领先者构成挑战。

  • 商业化进程缓慢 成本下降的速度和应用场景拓展的广度如果不及预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兑现。

特别说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省心锐评】

人形机器人已走过概念炒作期,正踏入产业验证的深水区。此刻,市场的焦点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谁能率先拿出稳定可靠的产品,并获得真金白银的订单。投资的本质是投未来,而未来属于那些在核心供应链上拥有话语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