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空经济正加速发展,智能空域分配和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成为提升空域利用率和支撑新业态落地的关键抓手。
引言
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城市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无人机物流、eVTOL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空域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空管委和地方管理部门正加快推进智能空域分配和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技术、平台和管理机制多点发力,推动低空经济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常态化。本文围绕政策方向、核心举措、地方实践、技术支撑、成效与展望等方面,系统梳理低空经济智能空域分配与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的全链路逻辑,结合表格和流程图,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行业发展脉络。
一、政策方向与顶层设计
1.1 国家政策推动与空域分类
国家空管委等部门明确提出健全低空管理体系,优化空域资源配置。2023年发布的《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细分为A-G七类。G类(真高300米以下非管制空域)和W类(120米以下微型无人机专用空域)为无人机、eVTOL等新业态提供了合法、灵活的运行空间。政策文件强调扩大报告空域试点,简化审批流程,将600米以下空域部分管理权限下放至地方,鼓励地方创新和差异化探索。
1.1.1 空域分类表
1.2 政策目标与管理思路
政策目标很明确:提升空域资源利用率,保障飞行安全,支持新业态落地。管理思路是“分层分类、动态释放、地方协同、数字赋能”。通过空域分层分类和动态释放,提升供给效率。地方获得更多管理权限,推动差异化创新。数字化手段贯穿空域规划、审批、监控、服务全流程。
1.3 政策落地路径
政策落地分阶段推进。先行试点空域网格化和平台一期,逐步上线动态容量管理和联动告警,最终实现市域/省域“协同管理+一张网”,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二、智能空域分配:分层分类与动态管理
2.1 空域分层分类与网格化管理
各地结合管制、监视、报告空域分层,叠加城市低空网格化管理。按应用场景(如物流、应急、通勤、文旅)划设专属走廊和可用窗口,实施“动态释放+容量管理”,实现空域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灵活调度。
2.1.1 空域网格化管理流程图
2.2 “军地民”三方协同机制
多地建立军方、地方政府、民航部门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强化信息交互和统筹协调,推动空域资源动态分配和高效利用,确保安全与效率兼顾。
2.2.1 协同机制表
2.3 数字化与全域感知
依托北斗导航、ADS-B、5G等多源感知技术,地方政府加快低空空域资源的数字化治理。建设实景三维、高精地图等数字底座,实现空域申请、审批、监控、数据共享等一体化管理,支撑实时识别、态势监控与告警联动。
2.3.1 数字化支撑要素列表
北斗高精度定位
ADS-B航迹监控
5G低延时通信
实景三维地图
智能告警系统
数据共享平台
三、“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流程简化与智能化
3.1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
各地积极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集成飞行计划申请、审批、动态监视、航行情报、气象服务等功能。平台提供“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南京市平台实现“一键申报、一键查询、一键执飞”,大幅提升企业和个人的办事效率。
3.1.1 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表
3.2 审批流程优化与智能审批
通过平台化、智能化手段,飞行计划审批流程大幅简化。部分地区实现适飞空域内无人机飞行“秒批”或审批时间压缩至小时级。湖南省由3-5天缩短至2小时,显著提升空域可用度和办理效率。
3.2.1 审批效率对比表
3.3 跨部门联合监管与安全保障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低空飞行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飞行活动的实时监控、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形成安全合规闭环,确保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3.3.1 联合监管流程图
四、地方实践与典型案例
4.1 湖南省:专项低空航图与A类飞行服务站
湖南省通过省级专项低空航图和A类飞行服务站,实现空域划设与监视一体化。审批环节大幅减少,监视覆盖率达100%,低空空域占可飞空域比值提升至83.5%。
4.1.1 湖南省成效表
4.2 南京市:城市级一站式平台
南京市建设城市级一站式平台,覆盖计划申请、飞行活动报告、识别服务、动态监视与告警等功能,支撑企业飞行全流程保障。
4.2.1 南京市平台功能一览
计划申请与审批一体化
飞行活动自动报告
实时身份识别与监控
智能告警与应急联动
数据归档与统计分析
4.3 重庆、深圳:低空智能管服平台
重庆、深圳等地上线低空智能管服平台,推动空域资源统筹、动态分配和高效利用。打造以北斗为支撑的城市空中交通一体化管理系统。
4.3.1 平台支撑要素
北斗高精度定位
城市级空域网格化
动态容量管理
智能航线规划
多部门数据共享
五、对无人机物流与eVTOL等新业态的支撑价值
5.1 分类划设与动态供给
分类划设与动态供给为高频、短时、刚性的无人机配送与城市空中交通创造了运行窗口和规则环境。推动无人机物流、eVTOL等新业态从“能飞”走向“好飞、快飞、常态飞”。
5.1.1 新业态运行需求表
5.2 多元场景融合
政策和平台创新为智慧农业、低空旅游、空中出租车等多元化场景提供了基础支撑。促进低空经济与物流、文旅、城市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
5.2.1 场景融合示意表
六、实施路径与成效评估
6.1 分阶段落地
分阶段落地,先行试点空域网格化与平台一期,逐步上线动态容量管理与联动告警,最终实现市域/省域“协同管理+一张网”,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6.1.1 实施路径流程图
6.2 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包括审批压缩至小时级、监视覆盖率接近100%、可用空域占比显著提升、航线准点率与冲突率量化改善。
6.2.1 KPI对比表
6.3 技术细节与政策机制融合
动态容量管理、冲突预测、全域感知等技术细节与顶层设计、三方协同、数字化治理等政策机制互为补充。形成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从政策到技术的全链条闭环。
6.3.1 技术与政策融合表
七、低空经济的技术支撑与创新趋势
7.1 数字化底座与智能感知
数字化底座是低空经济智能空域分配和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的基础。北斗高精度定位、5G通信、实景三维地图、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了空域资源的实时感知、动态管理和高效服务。
7.1.1 数字化底座关键技术表
7.2 智能审批与自动化管控
智能审批系统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飞行计划的合规性,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空域状态,自动给出审批结果。自动化管控平台则实现飞行活动的全流程监控和动态调度。
7.2.1 智能审批流程图
7.3 冲突预测与动态容量管理
冲突预测系统基于实时航迹、气象、空域容量等多源数据,自动识别潜在冲突风险。动态容量管理则根据空域使用情况,实时调整可用窗口和航线容量,保障飞行安全和效率。
7.3.1 冲突预测与容量管理要点
实时航迹比对,提前发现冲突
动态调整空域容量,避免拥堵
智能告警推送,辅助决策
多部门联动,快速响应
7.4 数据共享与平台互联
数据共享平台打通军地民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空域资源、飞行计划、监控数据的互联互通。平台互联则支持跨城市、跨区域的飞行计划协同和空域资源共享。
7.4.1 数据共享平台功能表
八、低空经济的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
8.1 全流程安全闭环
低空经济的安全保障依赖于全流程的安全闭环。包括飞行前的合规审批、飞行中的实时监控、飞行后的数据归档和风险复盘。
8.1.1 安全闭环流程表
8.2 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
风险预警系统基于多源数据,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和潜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则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联动处置。
8.2.1 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流程图
8.3 法规标准与合规管理
法规标准是低空经济安全运行的底线。国家和地方不断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法规,制定无人机、eVTOL等新业态的运行标准和合规要求。
8.3.1 主要法规标准列表
《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地方低空空域管理实施细则
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九、低空经济的产业融合与未来展望
9.1 产业链条延伸
低空经济带动了无人机制造、eVTOL研发、平台服务、数据分析、保险金融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多元化生态。
9.1.1 低空经济产业链表
9.2 多场景融合创新
低空经济与物流、文旅、农业、城市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了智慧农业、低空旅游、空中出租车、应急救援等新业态。
9.2.1 场景创新案例表
9.3 未来发展趋势
空域管理体制持续优化,地方创新空间更大
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普及,服务能力提升
多部门协同机制常态化,安全保障更强
新业态商业化落地加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持续完善,合规管理更细致
结论
低空经济的智能空域分配与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已经成为推动无人机物流、eVTOL等新业态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基础。政策、技术、平台和管理机制协同发力,极大提升了空域资源利用率和飞行服务效率。地方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成为主流。未来,随着空域管理体制、法规标准、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平台的持续完善,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实现安全、有序、高质量发展。
📢💻 【省心锐评】
低空经济要飞得高,智能分配和一站式服务是最硬的底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