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RWA市场规模突破240亿美元,机构主导超50%。资产从国债扩展至新能源、碳信用等实体经济,技术与合规双轮驱动,正重塑万亿级市场格局。

引言

2025年的上半年,对于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 RWA)赛道而言,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它不再是加密世界边缘的低语,而是响彻全球金融殿堂的洪亮钟声。我们见证了RWA从一个充满潜力的理论概念,蜕变为一个由传统金融巨擘亲自掌舵、资产类别向实体经济纵深渗透、市场规模呈指数级增长的庞大生态。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资本、产业与监管三方力量共振的结果。

本报告旨在穿透喧嚣的数据迷雾,深入剖明2025年上半年RWA市场的全景图。我们将从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出发,剖析资产类别的多元化演进,审视机构主导下的市场格局重塑,深挖驱动这一切的技术基石与创新,并最终探讨其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波澜壮阔的未来。这不仅是一份市场回顾,更是一张指引我们理解未来十年金融范式革命的航海图。

一、🌊 市场规模与增速:跨越鸿沟的爆发

2025年上半年,RWA市场彻底摆脱了“小众”标签,其增长曲线陡峭得令人瞩目,各项核心指标均刷新了历史记录,成为加密经济体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

1.1 市场价值的指数级跃迁

市场的体量是衡量其影响力的最直观标尺。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市场总市值已稳稳突破24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较于2022年,实现了高达380%的惊人增长。这一增速使其在加密货币的众多赛道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稳定币的第二大增长引擎。

更为关键的是链上数据的表现。链上总锁仓价值(TVL)是衡量资产在区块链上活跃度和信任度的核心指标。综合多家权威数据平台的信息,2025年上半年,RWA的链上TVL呈现出动态而强劲的增长态势。主流统计区间显示,TVL稳定在150亿至230亿美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业报告指出,在市场情绪高涨的一季度,TVL峰值甚至一度触及650亿美元的惊人高度,相较于2023年同期增长近800%。尽管不同数据源因统计口径(例如是否包含某些链下托管资产)而存在差异,但其背后指向的趋势是完全一致的:RWA正在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模化爆发

1.2 增长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如此迅猛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 机构资金的全面涌入:华尔街的巨头们不再满足于观望,而是携带巨额资金和成熟的金融产品经验,成为了市场的核心玩家。

  • 监管框架的日渐明晰: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如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相继出台的监管政策与合规沙盒,为RWA的合规发行与流通扫清了关键障碍。

  • 技术基础设施的成熟:无论是公链性能的提升、Layer2解决方案的普及,还是预言机、托管等配套设施的完善,都为大规模、低成本的资产上链提供了可能。

  • 用户基础的持续扩大: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开始认识到RWA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价值。

1.3 多链生态的繁荣与分工

以太坊凭借其强大的安全性和开发者生态,依然是RWA资产发行与结算的“主战场”,其TVL占比稳定在55%左右。然而,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单一公链无法满足所有场景。2025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繁荣和功能分化的多链格局。

公链/网络

主要特征与表现

2025年上半年增速

以太坊

机构首选的结算层,安全性与共识最强,承载了大部分高价值国债与信贷RWA。

稳定增长

Solana

增速最为迅猛(高达101%),凭借其高TPS和低交易成本,吸引了大量对交易频率和成本敏感的RWA项目。

101%

ZKsync

私募信贷领域表现突出,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为机构提供了兼具隐私保护和可验证性的解决方案。

快速崛起

Stellar

长期深耕支付与资产发行,富兰克林邓普顿的BENJI基金选择在此发行,证明了其在合规金融资产发行方面的优势。

稳健增长

这种多链并进的格局,不仅分散了风险,也通过差异化竞争,满足了不同资产类别(如高频交易的房地产代币 vs. 低频结算的国债)和不同用户(如追求极致安全的机构 vs. 追求低成本的散户)的需求。

二、🏛️ 资产类别扩展:从华尔街到实体经济的深度链接

如果说市场规模的增长是RWA的“广度”,那么资产类别的扩展则是其“深度”。2025年,RWA的触角已经从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真正开始扮演起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角色。

2.1 固定收益类资产:机构的“压舱石”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高流动性、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成为机构资金进入RWA领域的首选入口。

  • 代币化美国国债:这是RWA赛道最成熟、规模最大的资产类别。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市值已达到约68-70亿美元。这些产品通常锚定短期美国国债或SOFR(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为链上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美元计价收益。

  • 链上国债ETF:以贝莱德的BUIDL基金为代表,它将传统金融中成熟的ETF模式完美复刻到区块链上。BUIDL基金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一度达到35亿美元,成为RWA领域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

2.2 私募信贷与企业债:高收益的蓝海

与公开市场的固定收益产品相比,私募信贷提供了更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寻求超额回报的机构投资者。这一类别在RWA市场中占比惊人,高达60%。像Figure、Maple Finance、Centrifuge等平台,通过将中小企业贷款、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等链下信贷资产打包上链,为合格投资者提供了传统渠道难以触及的投资机会。

2.3 绿色资产与碳信用:ESG投资的新范式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绿色资产的代币化成为2025年的一大亮点。

  • 碳信用:将经过核证的碳减排量代币化,使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透明地交易。链上碳资产交易量年增长率超过300%,市场规模已突破15亿美元。深圳、香港等地更是加速了碳资产RWA的试点工作。

  • 绿电收益权: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收益权代币化,为绿色能源项目提供了创新的融资渠道。

2.4 房地产与不动产:旧资产的新玩法

房地产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类别,其代币化潜力巨大。RealT等平台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它们通过将房产所有权拆分成代币,实现了100美元即可投资一套美国房产的创举,并为投资者提供7-7.5%的年化租金收益。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投资门槛,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香港、迪拜等国际金融中心也在积极推动相关试点,探索产权拆分和跨境交易的合规路径。

2.5 新能源:实体产业的标杆案例

2025年,中国内地完成的首单新能源充电桩RWA项目,成为实体资产与区块链深度结合的典范。该项目将9000部充电桩未来十年的现金流收益权进行代币化融资,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物联网(IoT)设备数据(如充电桩使用率、电费收入)通过预言机实时上链,实现了资产运营状况的透明化和派息的自动化。这为未来更多实体基础设施(如5G基站、仓储物流)的RWA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 机构主导与合规化:市场的“成年礼”

如果说2024年是RWA的“青春期”,那么2025年上半年则标志着它正式迎来了“成年礼”。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传统金融(TradFi)巨头的全面主导和全球监管框架的加速成型。

3.1 华尔街的“权力交接”

一个赛道是否成熟,关键看主流玩家是否入场。2025年,**贝莱德(BlackRock)、摩根大通(JPMorgan)、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等名字不再是RWA报告中的“未来展望”,而是市场的核心力量。

  • 市场份额的逆转:由这些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RWA项目,其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不足20%,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超过50%。这标志着市场的主导权正在从原生加密项目向传统金融巨头转移。

  • 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

    • 贝莱德的BUIDL/BTET:不仅规模庞大(3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为市场树立了合规、透明的标杆,吸引了超过220家机构客户,成为区块链领域最成功的TradFi创新案例。

    • 摩根大通的Onyx与Kinexys平台:在企业债回购、代币化存款结算等领域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交易,展示了其在许可链与公链之间实现原子交换和T+0结算的强大技术实力。

    • 富兰克林邓普顿的BENJI基金:在Stellar链上发行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接近5亿美元,是公链合规金融创新的典范。

3.2 全球监管的“绿灯”信号

市场的繁荣离不开监管的保驾护航。2025年上半年,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在RWA监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石。

  • 香港:发布了**《稳定币条例》《数字资产政策宣言2.0》,为RWA资产的法币进出通道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框架。其“Ensemble”项目沙盒**更是成功完成了首笔新能源RWA试点融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

  • 美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首只国债代币化基金,正式承认了其合法地位。国会层面,GENIUS法案的推进,旨在为RWA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一个全国性的法律框架。

  • 新加坡与阿联酋:这两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则通过推出RWA专项牌照和监管沙盒,积极吸引全球机构前来设立代币化基金,意图打造全球RWA创新中心。

这些政策的落地,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标志着RWA已正式被纳入全球主流金融监管体系。

四、⚙️ 技术基础设施与创新:看不见的坚实地基

在市场规模和资产类别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技术基础设施的持续迭代与创新,它们是支撑起整个RWA大厦的坚实地基。

4.1 链上基础设施的演进

  • Layer2的崛起:虽然以太坊主网仍占据RWA TVL的46%,但以Base、Polygon zkEVM、Arbitrum Nitro为代表的Layer2网络,其合计占比已迅速攀升至38%。它们有效解决了以太坊的拥堵和高Gas费问题,为RWA的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 标准化的资产协议:市场的成熟离不开标准的统一。**ERC-3643(T-REX标准)ERC-4626(Tokenized Vault)**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前者内置了身份验证和合规控制模块,后者则统一了生息代币的接口。2025年,72%的新发行RWA资产都采用了这两种协议

4.2 配套生态的成熟

  • 机构级托管:资产安全是机构入场的首要前提。以Fireblocks、Copper、Komainu为代表的机构级托管商,为RWA资产提供了银行级的安全保障,其合计托管的RWA资产已超过95亿美元

  • 精准的预言机喂价:RWA资产的价值源于链下,如何将链下价格安全、准确地传输到链上,是预言机的核心任务。Chainlink、Redstone、Pyth等头部预言机,对主流RWA资产的喂价覆盖率已高达97%。更具突破性的是,在碳信用这类非标资产上,首次引入了卫星遥感数据,通过分析森林覆盖率等物理指标,对碳汇资产进行链上实时验证,极大地提升了资产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五、🌐 市场结构与区域格局:双核驱动与多点开花

2025年上半年的RWA市场,呈现出清晰的结构性特征和区域性分工。

5.1 “双核驱动”的资产结构

当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双核驱动”格局:

  • 美国国债:凭借其极高的信用评级和流动性,成为机构资金的避险港湾

  • 私人信贷:以其诱人的高收益率,满足了机构对超额回报的追求。

这两大类资产合计占据了市场总TVL的85-90%。虽然这反映了市场发展初期的资产集中现象,但也为其他多元化资产,如房地产、大宗商品、ESG资产的加速布局留下了广阔空间。

5.2 全球化的区域分工

  • 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北美在RWA领域以国债和私募信贷为主导,机构资金占比极高,是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 亚太(以香港、新加坡为核心):凭借其灵活的监管政策和连接东西方的地理优势,亚太地区已成为RWA跨境流动和创新的枢纽。新能源、房地产、碳信用等创新型RWA项目在此密集落地,展现出极强的活力。

六、⚠️ 风险与挑战:繁荣背后的冷静思考

在为RWA的巨大成就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一个健康的市场,不仅需要增长的引擎,也需要风险的刹车。

6.1 资产集中度过高

国债和私人信贷合计占比近90%,这虽然是市场发展初期的正常现象,但也带来了系统性风险。一旦这两类资产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生态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其他资产类别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其买卖价差高达300-500个基点,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6.2 法律与监管的模糊地带

一个核心问题是:当一个RWA项目破产时,**资产所在地的破产法与链上智能合约的清算优先权,究竟哪个效力更高?**这一问题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判例。此外,如何建立跨境的资产评估、审计和投资者白名单体系,推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监管标准的协同,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6.3 潜藏的技术风险

技术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被广泛采用的ERC-4626 Vault标准,在2025年4月的一次Aave分叉项目事件中,被发现存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份额计算错误的漏洞,导致了约1200万美元的损失。这警示我们,即使是经过审计的成熟协议,也并非绝对安全。

6.4 市场教育与投资者保护

RWA产品结构复杂,涉及链上链下多个环节,对普通投资者的认知门槛较高。因此,加强投资者教育,建立完善的分层准入机制和透明度指数,保护投资者免受信息不对称和欺诈风险的影响,是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与展望

2025年上半年,RWA以无可辩驳的姿态,完成了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爆发的惊险一跃。它不再是Web3的独角戏,而是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共舞的华丽篇章。新能源、固收类证券、碳资产等,因其政策适配性高、技术成熟度好、资产标准化程度高,而率先实现了规模化落地。

展望未来,RWA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实体资产 - 链上流动性 - 全球资本”**这一全新范式革命。我们预计,到2025年底,链上RWA的TVL将稳步突破220亿美元,全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7%。放眼长远,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实体经济体量,通过香港这一国际金融枢纽与领先的科技企业输出,极有希望成为全球RWA资产的核心供给方

未来3-5年,伴随着算力租赁、AI动态定价、去中心化身份(DID)等更多前沿技术的融合,RWA将解锁更多难以想象的应用场景,真正开始重构那个价值16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序章已经奏响,一个属于现实世界资产的伟大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数据来源

  • 雪球《RWA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 百家号《通往万亿市场的桥梁:RWA赛道2025年爆发式增长全景图》

  • 搜狐网《RWA 资产路线深度投研报告》

  • 今日头条《2025年RWA赛道爆发:万亿市场背后的经济模型与Web3新机遇》

  • 币百科《RWA周报|美参议员拟修改GENIUS法案;Tether美债持仓超越德国》

  • Foresight News、RWA.xyz等行业数据平台

  • 相关政策文件与机构公告

📢💻 【省心锐评】

RWA不是简单的资产上链,而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重构。技术已非最大瓶颈,真正的考验在于跨境监管的共识与链下风险的精准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