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葡萄RWA的推出,让农业圈和区块链圈都炸了锅。不少农业从业机构像是看到了救星——毕竟农业这行,向来是重资本投入、回报周期拉得极长,谁不想借新工具破局?一时间,“农业+RWA”成了香饽饽,连橡胶产业都凑起了热闹,割胶机器人都被搬出来搭RWA的快车。

但热闹归热闹,马陆葡萄RWA更像是“菩提老祖塑金身”,看着光鲜亮丽,实际落地的价值却远没宣传的那么大。其实早在这波热度之前,国内就有过一次更大胆的尝试——2017年喊出的“全球首个区块链大农场”项目。如今再回头看这个项目的结局,或许能给现在蜂拥而上的农业RWA敲敲警钟:别让金融概念的炒作,盖过了农业落地的本质。

旧案重提:那个喊着“狼来了”的区块链大农场

2017年上半年,地产巨头中南建设和农业龙头北大荒联手,抛出了一个震撼行业的计划:成立合资公司黑龙江北大荒区块链数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全球首个区块链大农场”,还推出了“善粮味道”平台。当时的阵仗有多足?用的是“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的组合拳,依托北大荒动辄几十上百亩的集约化土地,喊出“平台+基地+农户”的标准化模式,核心卖点就是“从原产地到餐桌全溯源”——是不是和现在所有农业RWA项目的宣传词如出一辙?

北大荒股份董事长刘长友当时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得很实在:“就是要把放心粮通过区块链技术真实送到消费者手里,但这过程复杂繁重,投入多,咱们的物联网基础还不够完善。”即便如此,媒体还是喊出了“狼真的来了!农业将迎区块链时代,农民或失业”的口号。

可现实狠狠泼了冷水。如今这家合资公司早已更名为黑龙江善粮味道数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11月4日,工商信息显示“经营异常”,法人还被限制高消费。2024年北大荒董事会更是通过决议,授权配合控股股东清算注销公司。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行业标杆”,终究没能逃过失败的结局。

败局拆解:四重枷锁拖垮“首个项目”

好好的项目怎么就黄了?扒开细节会发现,它踩的坑,恰恰是现在农业RWA项目依然要面对的坎。

① 经营层面:亏损黑洞填不满,规模效应成泡影

持续亏损是压垮项目的第一根稻草。中南建设2018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善粮味道2017年末净资产仅1196万元,净利润却亏损2904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7.33%。这种亏损幅度,连日常运营都难以为继。

根源在于“投入”和“收益”的严重失衡。区块链+农业溯源看着美好,但前期要砸钱部署物联网设备、开发系统、存储数据,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可农产品市场本身就分散,消费者虽然关心食品安全,但愿意为“区块链认证”多掏钱的人少之又少。最终结果就是,溯源产品卖不起来规模,前期投入的成本根本收不回,形成了“越投越亏”的死循环。

② 战略层面:核心业务“抢C位”,跨界项目被边缘化

中南建设和北大荒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带着“跨界试水”的基因——双方的核心业务都不在农业区块链上。随着企业发展,项目自然被甩到了优先级末尾。

中南建设本就是做房地产的,区块链对它来说只是跨界尝试。看到善粮味道持续亏损,又赶上房地产调控收紧,它果断在2018年开始剥离非核心业务,把资源全砸回了主业。北大荒虽然是农业企业,但它的核心诉求是提升生产效率,2025年推出的北大荒农服平台,核心是大数据和物联网,区块链只成了可有可无的溯源工具,“区块链大农场”彻底被边缘化。

③ 技术层面:适配性差落地难,溯源成“纸面文章”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理论上是解决农产品溯源信任问题的利器,但到了农业场景里却处处碰壁。最关键的是数据采集——要实现全流程溯源,就得收集种植、加工、运输等所有环节的数据,可当时这些数据大多靠农户手动录入,造假风险根本没法控制。这问题放到现在,依然是农业RWA的致命痛点,要解决就得砸更多钱搞自动化采集,投入产出比更低。

更要命的是技术和生产流程脱节。农业生产涉及施肥、浇水、收割等无数个细碎环节,区块链系统根本没法深度融入,最终的溯源也只是“表面功夫”,没能真正解决行业痛点。

④ 外部环境:行业调控施压,战略优先级洗牌

2018年房地产“三道红线”政策出台,中南建设主业面临资金压力,自然没心思再给亏损的区块链项目输血。而北大荒作为农业龙头,也逐渐意识到跨界区块链短期内带不来实际收益,不如把资源集中在主业的智慧农业升级上。双方战略优先级的调整,让这个项目彻底失去了存续的基础。

镜鉴当下:农业RWA的曙光在哪?

“善粮味道”的败局,不是区块链技术不行,也不是农业不需要创新,而是错把“概念”当“解决方案”。现在马陆葡萄、割胶机器人等农业RWA项目受热捧,但当年的核心问题——成本高、消费者付费意愿低、数据真实性难保障、场景适配性差——一个都没解决。

要让农业RWA真正落地,而不是沦为金融炒作的工具,至少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成本关,通过区块链+物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降低前期投入;二是价值关,跳出“溯源”的单一思路,结合供应链金融解决农户融资难的实际问题,提升产业链效率;三是落地关,贴合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复杂性特点,设计轻量化、可复制的模式,别再搞“大而全”的笨重架构。

【省心锐评】

农业从来不是靠一个新概念就能拯救的行业,它需要的是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耦合,是资本与周期的耐心匹配。马陆葡萄RWA带来的热度或许能让行业多获得一些关注,但真正的曙光,从来不在炒作的泡沫里,而在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的落地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