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关注虚拟资产的朋友注意了!11月3日香港证监会抛出的两颗“重磅炸弹”,直接改写了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的游戏规则!

当天连发的两份通函——《有关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共享流动性的通函》和《有关扩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产品及服务的通函》,可不是简单的政策更新,而是为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画出了全新蓝图。不管你是投资者还是业界从业者,这波政策红利都值得好好拆解!

01 流动性共享:香港→全球,打通跨境交易任督二脉

第一份通函最核心的突破,就是放开了持牌平台与海外关联平台的流动性整合——允许跨平台整合挂盘册、实现对盘和交易执行。这步棋直接命中了虚拟资产“无国界交易”的核心属性,意义重大!

对投资者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接入全球深水池”:以往不同平台间的价格差、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有望通过全球流动性池的整合大幅改善,交易效率会显著提升。简单说,以后在香港持牌平台交易,能享受到和全球市场接轨的深度,成交更顺畅、价格更公允。

但别以为放开就是“放任”,证监会把风险管控卡得死死的:

  • 必须执行“货银两讫”结算,避免交易对手方风险;

  • 强制设立储备基金,为潜在风险兜底;

  • 建立统一跨境市场监察体系,防止异常交易;

  • 最关键的是,香港持牌平台要对跨境共享挂盘册的交易“负全责”,就像交易在自己平台上执行一样。这相当于给投资者加了一道强力安全锁。

02 产品扩容:从专业投资者到散户,门槛降了但保护没少

第二份通函则瞄准了“产品多样化”,直接回应了不同层级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让散户也能更公平地参与市场。几大关键放开点,每一个都值得划重点:

  • 创新资产门槛降低:取消专业投资者产品的12个月往绩要求,这意味着更多新兴、有潜力的虚拟资产项目能进入合规市场,不用再等满一年“熬资历”;

  • 散户可买稳定币:持牌稳定币正式对散户开放发售,相当于官方给稳定币“正名”,散户参与有了合规通道;

  • 产品类型大扩容:允许分销数字资产相关产品和代币化证券,托管服务也能覆盖非本平台交易的代币,整个生态的服务链条彻底打通。

这里必须夸一下监管的“精细度”:对专业投资者放开往绩要求,但散户投资的产品仍保留12个月往绩规定。既给专业投资者留足创新空间,又给散户筑牢风险防线,分类监管的思路很清晰。

03 监管智慧:在开放与安全之间走“钢丝”,还走得很稳

两份通函合在一起,完美体现了香港证监会的监管哲学——不是“一刀切”要么封要么放,而是在“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找最优解。

一方面,流动性共享对接全球、产品扩容覆盖散户,香港主动拥抱虚拟资产的全球化属性,就是要抢回全球虚拟资产枢纽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货银两讫、储备基金、全流程监察等要求,又织密了风险防控网,避免重蹈过去某些市场“野蛮生长”的覆辙。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中性”原则——不管是代币化证券还是其他数字资产,监管逻辑统一;稳定币这种新兴产物也明确了合规地位,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这种清晰的指引,恰恰是行业最需要的。

04 未来展望:投资者和业界的新机遇来了

这波政策落地,刚好卡在香港推行ASPIRe虚拟资产发展路线图的关键节点,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香港要全力发展虚拟资产!

投资者来说,以后选择更多了——既能买传统合规产品,也能参与创新项目,还能享受全球流动性带来的更优价格;对业界机构来说,业务边界拓宽了,但合规要求也更高了,“拓展业务”和“合规管理”得两手硬。

【省心锐评】

长远来看,随着这些政策落地,香港有望真正巩固“全球虚拟资产枢纽”的地位——既保留了金融中心的合规基因,又释放了创新活力,这种“安全+开放”的组合拳,很可能成为全球虚拟资产监管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