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二季度,DApp市场在AI代理应用爆发、RWA和游戏NFT复苏、DeFi资金结构变化及安全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展现出结构性转型与价值回归的鲜明特征。行业正步入整合与创新并行的新阶段,用户行为、资本流向和技术演进共同塑造着Web3生态的未来格局。

引言

2025年第二季度,DApp行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加密市场价格回暖,用户情绪逐步修复,但DApp生态却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景象。AI代理应用强势登顶,RWA(真实世界资产)和游戏NFT成为市场新宠,DeFi在资金流入与融资降温的夹缝中前行,而安全风险则以63亿美元的季度损失为行业敲响警钟。炒作驱动的时代已然远去,用户对真实价值的追求成为主流。本文将以DappRadar《2025年第二季度DApp市场报告》为基础,系统梳理DApp市场的最新格局、结构变化、技术演进、风险挑战与未来趋势,力求为技术从业者、投资者及行业观察者提供一份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全景式解读。

一、整体市场表现与结构变化

1.1 用户活跃度:高位稳定与结构分化

1.1.1 日活钱包数稳定,用户行为多元

2025年第二季度,DApp日活跃独立钱包(dUAW)均值为2430万,环比下降2.5%,但较2024年初暴涨247%。这一数据表明,DApp行业已从爆发式增长步入高位稳定阶段。用户活跃度虽有小幅回调,但整体基数远超以往,Web3应用的渗透率和用户粘性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多钱包操作已成常态,实际用户数低于dUAW,但该指标依然是衡量行业活跃度的重要参考。

1.1.2 板块分化:AI与社交DApp崛起

本季度,DeFi和GameFi的活跃钱包数量分别下降33%和17%,而AI与社交类DApp则实现显著增长。AI代理应用的爆发,推动AI板块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社交与InfoFi(信息金融)类DApp如Kaito、Cookie DAO等也表现突出。行业主导地位正在从DeFi和GameFi向AI与社交DApp转移,预计年底AI板块有望超越传统主流赛道。

1.2 休眠DApp与用户留存挑战

1.2.1 休眠DApp数量上升

2025年Q2,DeFi领域非活跃DApp数量增加2%,游戏类增长9%,NFT应用上升10%。尤其是AI领域,非活跃AI应用激增129%,尽管绝对数量有限,但反映出新兴赛道项目生命周期短、资金压力大,用户留存难度高。Web3领域的用户留存依然是最严峻的挑战,项目要想实现主流化,必须在产品体验和持续激励上不断创新。

1.2.2 高风险类DApp的持续活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高风险类DApp的非活跃度大幅降低40%,显示这类应用依然具备较强的用户黏性和资金流动性。用户对高收益、高风险产品的偏好,在市场波动中依然存在。

二、AI代理应用:爆发与主导

2.1 AI代理DApp的崛起

2.1.1 爆发式增长与市场主导

2025年Q2,AI代理类DApp实现爆发式增长,日活钱包数跃居全行业首位。Virtuals Protocol等AI代理项目脱颖而出,成为用户交互频率最高的DApp。AI代理应用能够自动完成链上任务、资产管理、数据分析等多种操作,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效率。

2.1.2 AI DApp的三大落地场景

场景类型

代表项目

主要功能描述

代理经济

Virtuals Protocol

自动化执行链上任务、资产管理

数据赋能

Kaito AI

数据分析、链上信息聚合与智能推荐

计算资源交易

Akash Network

去中心化算力市场、AI模型训练与推理

工具型AI应用因其刚性需求和高频使用场景,用户留存率远高于娱乐型应用。娱乐型AI DApp虽然短期内吸引大量用户,但流失率极高,可持续性存疑。

2.2 AI DApp的可持续性与挑战

AI DApp的繁荣带来了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但也伴随着高淘汰率与非理性繁荣的隐忧。只有具备刚需属性、深度工具化的AI应用,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并持续发展。行业需警惕技术泡沫,避免盲目追逐热点而忽视实际价值。

三、DeFi:资金流入与结构转型

3.1 TVL飙升与资本降温

3.1.1 总锁仓量创新高

2025年Q2,DeFi总锁仓量(TVL)达2000亿美元,环比增长28%。以太坊依然以62%的市场份额稳居龙头,Solana占比10%。加密市场价格反弹(比特币上涨30%,以太坊上涨36%)为DeFi资金流入提供了强劲动力。

3.1.2 Hyperliquid L1的爆发

本季度最亮眼的是Hyperliquid L1,其TVL暴涨547%。该高性能Layer1区块链专为链上永续合约和现货交易打造,采用受HotStuff启发的HyperBFT共识模型,成为DeFi结构创新的典范。

3.2 融资额下滑与资本理性

2025年Q2,DeFi领域融资额环比下滑50%,仅为4.83亿美元。2025年前两个季度融资总额为14亿美元,显示资本趋于理性,行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优质项目获得更多关注,而缺乏创新与实用性的项目则面临淘汰。

3.3 DeFi应用活跃度与用户参与

DeFi领域的用户参与度依然集中在头部项目,Meme币热潮和Agent代币狂热推动部分项目长期稳定运营。DeFi正从单一的借贷、交易,向多元化的衍生品、RWA(真实世界资产)、流动性再利用等方向演进

四、NFT市场:结构性转型与RWA崛起

4.1 交易额下滑,交易量与用户参与提升

4.1.1 NFT市场结构性转型

NFT交易额暴跌45%至8.67亿美元,但销售量激增78%至1490万笔,交易者数量增长20%。市场由炫耀性向功能性、实用性转变,用户更偏好低价、实用型NFT。

4.1.2 个人头像类NFT与艺术类NFT的变化

个人头像类NFT交易额暴跌72%,艺术类NFT交易额下降51%,但成交量逆势飙升400%。艺术品价格大幅下跌,使得艺术类NFT对普通买家更加友好。NFT市场的活跃度提升,反映出用户对NFT的认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4.2 RWA与游戏NFT成为新引擎

4.2.1 RWA NFT的爆发

真实世界资产(RWA)NFT交易量增长29%,升至赛道第二位。Courtyard平台成为本季度交易量第二大的NFT市场,RWA的叙事不仅在DeFi领域持续升温,更在NFT领域掀起浪潮。实物资产的代币化进程,成为推动NFT走向主流视野的关键催化剂

4.2.2 游戏NFT的创新与突破

Guild of Guardians NFT交易量飙升至第一名及第四名,超越BAYC和CryptoPunks,标志着游戏类NFT的转折性时刻。游戏类NFT通过资产复用、跨链流通等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与资产价值,成为NFT市场新的增长极。

4.2.3 域名NFT的回归

域名NFT交易量和销售额双双攀升,主要受TON公链生态推动。Telegram用户争相购买基于数字编号的匿名域名,无需绑定SIM卡即可关联Telegram账户,契合特定需求的使用场景引发市场追捧。

4.3 NFT市场参与者结构

本季度,月均NFT交易者达66.86万人,较上季度增长20%。结合销售额激增的现象来看,用户正在缓慢而稳定地回归NFT领域,驱动力已从投机转向实际应用和功能需求。

4.4 NFT市场平台格局与用户行为

NFT市场平台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尽管OpenSea的整体交易量有所下降,但其销售量却与Courtyard平台同步攀升。OpenSea的增长与即将推出的SEA代币空投密切相关,许多用户为获取未来奖励,积极交易低价NFT以刷取积分。这种“空投驱动型”交易行为,成为NFT市场短期活跃度提升的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Courtyard平台凭借RWA NFT的强劲表现,迅速攀升至行业第二位。RWA叙事的持续升温,推动了NFT市场的结构性转型。NFT市场的主导力量,正从单一的头像类、艺术类NFT,转向RWA、游戏资产和功能型NFT的多元格局

五、安全风险与治理挑战

5.1 安全事件激增,行业信任危机加剧

2025年第二季度,Web3领域因黑客攻击和安全漏洞损失高达63亿美元,环比增长215%,创下自2022年FTX崩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纪录。安全风险已成为制约DApp行业进一步扩张的核心障碍

5.1.1 重大安全事件回顾

本季度前五大安全事件如下:

事件名称

损失金额

事件简述

Mantra内幕抛售事件

55亿美元

内部人员协同抛售,OM代币价格暴跌90%,市值瞬间蒸发

个体用户私钥窃取事件

3.3亿美元

社交工程攻击导致个人钱包被盗3520枚BTC

Cetus Protocol黑客事件

2.6亿美元

Sui生态DEX被攻击,平台币价暴跌90%,智能合约活动被迫暂停

Nobitex交易所黑客事件

8200万美元

伊朗交易所遭黑客攻击,激进派组织宣称负责,威胁泄露平台代码与用户数据

UPCX协议漏洞事件

7000万美元

ProxyAdmin合约被攻击,三次清空管理账户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87%的损失都来自Mantra单一事件。虽然全年安全事件仅31起,但单个案件的严重性极大拉高了整体损失。行业安全基础设施的薄弱与治理机制的缺陷,成为本轮危机的根源

5.2 安全治理的反思与应对

5.2.1 安全基础设施与审计

面对频发的安全事件,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重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合约审计和应急响应计划。安全已成为DApp开发、投资和用户参与的首要考量。行业呼吁采用多重签名、权限分层、自动化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5.2.2 治理机制与信任重建

Mantra事件暴露出治理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内部人员协同抛售、权限滥用等现象,反映出DAO治理的效率与安全悖论。如何在去中心化与高效决策之间取得平衡,成为行业亟需破解的难题。部分项目已开始探索零知识证明(ZKP)、链上治理自动化等新型安全治理机制,以期重建用户信任。

六、底层公链与技术演进

6.1 Layer1/Layer2生态格局变化

6.1.1 主流公链TVL表现

以太坊依然以62%的市场份额稳居DeFi龙头,Solana占比10%。多数主流公链TVL实现稳健增长,唯有波场出现8%的下跌。公链生态的分化与整合趋势愈发明显

6.1.2 新兴Layer1的创新突破

Hyperliquid L1以547%的TVL季度增长率成为最大黑马。其高性能、专用化的链上永续合约和现货交易能力,展示了新一代Layer1的技术潜力。性能专用化、创新激励机制成为新公链的核心竞争力

6.1.3 Layer2扩容与AI原生支持

Layer2(如Arbitrum、Optimism)季度日活钱包数增速超40%,StarkNet因AI原生支持吸引大量AI DApp迁移。Layer2与新兴L1的协同发展,为DApp生态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保障与更低的使用门槛

6.2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

6.2.1 AI与区块链的深度融合

AI与区块链的结合,催生了智能合约自动化、链上数据分析、去中心化AI算力市场等新应用场景。AI DApp的爆发,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DApp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6.2.2 RWA资产上链与合规推动

RWA资产的代币化进程加速,受益于美国SEC批准RWA债券代币化基金、欧盟MiCA监管沙盒等政策推动。合规成为RWA和DeFi衍生品协议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变量

七、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7.1 价值回归与理性增长

2025年Q2,DApp行业正经历从投机炒作向价值驱动的深刻转型。用户对AI代理、RWA NFT、功能型NFT等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表现出更高的粘性和参与度。市场由炒作驱动转向实用性、创新性和用户体验,AI、RWA、SocialFi等新叙事成为增长新引擎。

7.2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

虽然融资降温,但优质项目依然获得资本关注。技术创新(Layer1/Layer2、AI集成)、合规监管(稳定币、RWA政策)持续影响行业格局。资本配置趋于成熟,行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7.3 安全与信任为行业基石

安全事件频发警示行业需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智能合约、访问控制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信任危机与技术漏洞成为制约DApp生态进一步扩张的关键风险

7.4 未来关键拐点预测

  • AI代理将自动执行10%的DeFi交易

  • SocialFi内容创作者可通过链上声望系统直接获益

  • 公链兼并潮加速,末位项目大规模关停

  • 监管临界点到来,合规成为行业生存底线

八、结论

2025年第二季度,DApp行业在用户规模、资金体量和创新活力上展现出强劲韧性。AI代理应用的爆发、RWA和游戏NFT的崛起、DeFi资金结构的变化,以及安全风险的加剧,共同勾勒出一个多元、动态、充满机遇与隐忧的Web3新生态。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迈向价值沉淀期,刚性需求、合规框架与经济可持续性将成为胜出者的核心要素。未来,谁能在实用性、创新性、合规性和安全性上持续突破,谁就有望在DApp赛道中脱颖而出。

📢💻 【省心锐评】

DApp行业已步入价值沉淀期,创新与安全并重,谁能兼顾合规与用户体验,谁就能笑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