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梁平区以“空域优+场景全”为核心,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推动短途通航、农业植保、低空物流、文旅等多元场景落地。通过数字空管、标准化运营、政策激励等举措,梁平区实现了低空经济从概念到现实的转变,为全国城市低空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范式。

引言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无人机、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技术突破,低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涵盖物流、农业、文旅、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如何在城市空间中高效、安全、规模化地落地低空应用,成为各地探索的焦点。重庆梁平区凭借其独特的空域资源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率先走出了一条“空域优+场景全”的创新之路。本文将以梁平区为核心案例,系统梳理其在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中的实践与模式探索,深度剖析其创新思维、生态建设、实际成效及未来展望,力求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创新思维与顶层设计:从“空域优”到“场景全”

1.1 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

梁平区地处重庆东北部,拥有6000平方公里的丰富空域资源,是重庆首个A1类通用机场的所在地。机场占地2000余亩,配备2400米跑道,全年可飞行天数超过300天。这一得天独厚的空域条件,为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

梁平区以“四区一枢纽”为核心,制定了系统性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 低空产业综合服务区

  • 低空制造承载区

  • 低空应用先行区

  • 低空文旅活力区

  • 区域性通用航空物流枢纽

为保障规划落地,梁平区出台了“十条激励措施”,单项最高奖励可达3000万元,并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形成政策、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1.3 数字空管与智能空域管理

梁平区联合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等,组建“西部低空之城空域实验室”,开发“数字空管”系统,实现了:

  • 空域三维实景绘制

  • 飞行时空廊道设计

  • AI航线调度

  • 无人机飞行计划在线申报

  • 10秒级突发冲突预警

这一系统支撑了“全天候、全空域、满负荷”的安全运营,为多场景、多机型的低空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1.4 创新路径:场景先行—能力配套—生态成型

梁平区坚持“场景先行—能力配套—生态成型”的创新路径,推动低空经济从“展台”走向“田间地头”,实现了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

二、生态建设:链主引领与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2.1 链主企业引领

梁平区通过“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集群配套”模式,构建了“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生态。主要举措包括:

  • 引入重庆平伟实业,专注飞行器芯片制造,填补西部核心零部件空白

  • 联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建设特种无人机智慧工厂,年产能达500架

  • 纵横股份设立低空运营中心,专注无人机植保、物流等场景运营

2.2 产业集群效应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梁平区吸引了4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户,涵盖芯片研发、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环节,形成了“龙头带集群”的产业生态。2024年,梁平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67%。

2.3 人才与服务生态

梁平区与大疆合作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年均服务中西部水稻种植150万亩,推动“00后”无人机飞手职业化。同时,建设青少年无人机培训基地,强化人才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4 生态建设模式流程图

三、场景创新与实际成效:多元融合、赋能生产生活

3.1 农业植保与“新农人”培养

3.1.1 无人机植保的规模化应用

梁平区无人机植保已覆盖20万亩农田,每亩成本降至4元,仅为人工的1/8,春耕效率提升3倍以上。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大量无人机飞手,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职业化。

3.1.2 “新农人”职业化路径

  • 校企合作培养无人机飞手

  • 推动农业智能化、职业化

  • 年均服务中西部水稻种植150万亩

3.2 低空物流与短途通航

3.2.1 无人机物流的规模化应用

顺丰、京东等企业已在重庆及全国开通500余条无人机航线,配送成本降低20-40%,极大提升了偏远地区和应急场景的物流效率。梁平区在低空物流领域已具备良好基础,但在本地低空物流的商业化和规模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2.2 短途通航的常态化运营

梁平区常态化运营短途通航航线(如梁平—黔江、梁平—武隆),每周12班次,成为渝东北生态旅游圈的“空中纽带”,提升了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旅游吸引力。

3.3 低空文旅与新消费

3.3.1 多元化低空文旅产品

“飞阅梁平”生态旅游项目、eVTOL空中旅拍、动力滑翔伞等新型低空文旅产品成为消费热点。2025年全国低空旅游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元,梁平区上半年文旅收入增长42%,eVTOL“空中之恋”首飞成为新消费亮点。

3.3.2 低空文旅的经济带动效应

  • 带动区域经济活力

  • 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 吸引新型消费群体

3.4 公共服务创新

3.4.1 无人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突破

无人机在血液配送、医疗样本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常态化运营,年运输量超百万次,极大提升了医疗应急响应和资源下沉能力。

3.4.2 公共服务场景的多元拓展

  • 医疗物资应急配送

  • 灾害救援与应急响应

  • 城市管理与环境监测

3.5 多场景融合的实际成效表

应用场景

主要成效

经济/社会影响

农业植保

成本降至4元/亩,效率提升3倍

推动农业智能化、职业化

低空物流

配送成本降低20-40%,航线500+

提升物流效率,服务偏远

短途通航

每周12班次,常态化运营

区域交通便捷,旅游带动

低空文旅

文旅收入增长42%,新消费热点

经济活力提升,产业升级

公共服务

年运输超百万次,响应能力提升

医疗资源下沉,社会保障

四、创新模式与经验总结

4.1 数字空管与智能空域管理

梁平区通过空域实验室和“数字空管”系统,实现了多机型、多场景的安全高效运行。该系统具备空域三维实景绘制、AI航线调度、飞行计划在线申报、突发冲突预警等功能,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4.2 多元协同与标准化运营

梁平区推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协同,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破解了场景碎片化、管理分散等难题。通过统一的运营标准和流程,实现了跨场景资源共享和数据互联,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

4.3 政策与资金驱动

10亿元产业基金和“黄金十条”激励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的全方位保障,确保了低空经济各环节的顺利推进。

4.4 创新模式总结表

创新要素

具体举措

主要成效

数字空管

空域实验室、AI航线调度

安全高效运营

多元协同

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协同

资源共享、标准化运营

政策资金

10亿元基金、“黄金十条”激励

产业发展动力充足

场景融合

多场景应用落地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5.1 主要挑战

  • 场景碎片化、标准缺失、空域管理复杂,导致商业化和规模化难度较高

  • 低空物流等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尚需突破

  • 技术标准、运营规范、数据互联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5.2 未来方向

5.2.1 建立统一的低空飞行运营标准

推动跨场景资源共享和数据互联,形成“一张图、一盘棋”的区域低空经济网络,实现多场景、多主体的协同发展。

5.2.2 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

加速低空物流航线布局,探索“低空物流+农产品上行”等特色商业模式,提升本地低空物流的商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5.2.3 持续输出“数字空管”能力

推广“梁平方案”,为西部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推动低空经济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普及。

5.2.4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并进

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提升低空经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

重庆梁平区以创新思维和顶层设计为引领,依托丰富的空域资源和系统性的政策保障,构建了“空域优+场景全”的低空经济生态。通过链主企业引领、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数字空管系统建设和多场景融合应用,梁平区实现了低空经济从概念到现实的转变。农业植保、低空物流、短途通航、低空文旅、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的落地,不仅赋能了生产生活,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尽管面临场景碎片化、标准缺失等挑战,梁平区通过标准化运营、技术创新和多元协同,为全国城市低空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未来,随着标准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的持续推进,低空经济有望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 【省心锐评】

“梁平以‘空域数字化+场景产业化’双轮驱动,破解低空经济‘飞不起、用不广’痛点,其标准先行、生态聚合的实践,为三四线城市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可落地的‘西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