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BlackRock 把国债搬上以太坊,当黄金在链上实现跨境流动,一个新的金融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过去两年,RWA(现实世界资产)成为加密市场最耀眼的明星。数据显示,目前链上 RWA 总规模已突破 2000 亿美元,而以太坊及其 EVM 生态竟然拿下了其中 93% 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RWA 的爆发之战,以太坊几乎已经提前锁定胜利。
稳定币:RWA 的流量入口,以太坊占尽先机
如果说 RWA 是一座金矿,那稳定币就是通往金矿的必经之路。
作为当前规模最大的 RWA 类别,稳定币几乎占据了整个赛道的 90%。截至 2025 年 6 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 2500 亿美元,年度链上结算总额更是高达 25 万亿美元,足以比肩传统卡组织的体量。
而在这场流量入口的争夺中,以太坊显然占据了绝对优势。Circle 的 USDC、Tether 的 USDT,以及新兴的 Ethena USD,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以太坊和 EVM 生态上发行。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流动性之王:以太坊 L1 上流通的稳定币高达 1600 亿美元,这是其他任何公链都无法比拟的;
机构首选:从 BlackRock 到 Fidelity,几乎所有传统资管巨头发行的基金产品,都优先部署在以太坊上。
稳定币的网络效应正在不断强化:谁掌握了稳定币,谁就掌握了 RWA 的资金入口。而目前来看,以太坊已经牢牢握住了这把钥匙。
公债与黄金:传统资产的链上革命
在 RWA 的版图中,公债和黄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逻辑,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太坊。
公债代币化被视为 "链上的无风险收益资产"。目前,以太坊 L1 已经锁定了 52 亿美元的代币化公债,占据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从 BlackRock 的 BUIDL 到 Fidelity 的 FDIT,传统资管巨头们用实际行动投票,让以太坊成为公债上链的首选平台。在这个领域,其他竞争链几乎没有机会。
如果说公债是 RWA 的 "无风险收益",那么黄金就是当之无愧的 "价值锚"。
目前,代币化黄金的规模已接近 20 亿美元,其中 78% 都落在以太坊 L1 上。与股票、公债不同,黄金代币化的逻辑更加全球化:
天然共识:黄金本身就是全球公认的储备资产;
跨境流动性:代币化打破了传统黄金市场的地域割裂;
普惠性:小额投资者也能在链上持有黄金,不必依赖高门槛的 ETF 或实物托管。
这也正是 MineralFi 等新兴项目的机会所在。通过将黄金代币化并接入以太坊生态,它们正在用区块链技术重塑全球黄金市场的格局。
股票:暂时的例外,还是迟到的回归?
在 RWA 的几大核心赛道中,股票代币化是个特殊的存在。
目前,代币化股票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总规模仅 4.2 亿美元。更特别的是,以太坊在这个类别中的份额只有 15%,Solana、Algorand 等公链都有各自的尝试。
但这个例外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2025 年 9 月,Ondo Finance 正式启动了股票代币化平台「Ondo Global Markets」,首批上线超过 100 种代币化股票,并计划年底前扩展至 1000 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头部平台选择了回到以太坊发行。无独有偶,Robinhood 等平台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随着监管框架的逐渐清晰,以及 Ondo 这样的平台通过全牌照布局构建合规壁垒,股票代币化的优势很可能会重新回到 EVM 阵营。
以太坊的网络效应飞轮:从 2000 亿到 16 万亿的未来
数据不会说谎:
79% 的 RWAs 在以太坊 L1;
86% 的 RWAs 在以太坊 + L2;
93% 的 RWAs 在整个 EVM 生态。
从稳定币到公债,从黄金到股票,RWA 的每一个核心赛道都在巩固以太坊的优势。波士顿咨询预测,到 2030 年,RWA 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16 万亿美元。而以太坊正在凭借其强大的网络效应,成为这场金融革命的最大赢家。
尤其是在黄金代币化方向,像 MineralFi 这样的探索,让我们看到 RWA 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升级工具,更可能成为全球价值流动的新基础设施。
【省心锐评】
以太坊正在赢得 RWA 之战,而黄金代币化,或许就是下一个爆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