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 浏览器赛道再掀风暴:Perplexity 携 Comet 打响「智能代理」第一枪
7 月 9 日,AI 搜索巨头 Perplexity 正式发布首款 AI 原生浏览器 Comet,基于 Chromium 内核构建,却以「AI 优先」的颠覆性设计,向 Chrome 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这场被业内视为「对抗 Google Search 关键一步」的产品发布,标志着浏览器从「网页容器」向「智能操作系统」的历史性跨越。当微软 Edge 的 Copilot、谷歌 Chrome 的 AI 扩展还在「功能叠加」时,Comet 已率先将整个浏览会话转化为「对话式思考空间」,开启「搜索即对话,浏览即协作」的全新范式。
二、重新定义人机协作:当浏览器内置「24 小时在线智能秘书」
(一)全场景 AI 助手:从标签页管理到历史检索的「无缝对话」
Comet 最惊艳的功能,在于将 AI 助手深度嵌入浏览器侧边栏,打造出「会思考的浏览伴侣」。用户无需切换界面,即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开关分组标签页」「按内容整理窗口」等操作 —— 比如一句「帮我关闭所有购物网站标签页」,就能瞬间清空杂乱的比价页面。更突破性的是「浏览记录对话」功能:当用户忘记某篇资料的具体位置,只需直接询问「上周看过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报告里,宁德时代的技术参数是什么?」,AI 就能基于历史浏览数据精准定位并呈现内容,彻底告别手动翻查历史记录的低效操作。
(二)Comet Assistant:不止于回答,更是能「动手」的智能代理
区别于传统浏览器的 AI 插件,Comet 内置的 AI 代理具备「情境感知 + 任务执行」双重能力:在阅读邮件时,它能自动生成会议摘要并同步到日历;浏览电商页面时,可对比多款产品参数并推荐最优选项;甚至支持跨平台操作,如从网页中提取信息自动填充到本地文档。例如,用户在查看行业报告时提问「帮我把这 5 个市场数据整理成表格,插入到 Google Docs 的第三章」,AI 助手会实时解析页面内容,完成数据提取、格式处理及跨应用调用,真正实现「用对话驱动工作流」。
三、隐私优先:当 AI 服务拒绝「云端绑架」
在数据安全成为用户核心痛点的当下,Comet 打出「本地优先」的差异化底牌。不同于多数 AI 工具依赖云端上传数据,Comet 将用户的浏览记录、对话历史等敏感信息默认存储在本地设备,关键计算过程在离线环境中完成。即使需要联网获取实时数据,也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不出设备」。这种设计不仅规避了云端泄露风险,更打破了「用户数据喂养 AI 模型」的行业潜规则,为注重隐私的专业人士和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
四、剑指 Chrome:从「工具」到「操作系统」的野心布局
Perplexity 的目标远不止于做一款「更好用的浏览器」,而是要打造「AI 时代的数字中枢」。CEO Aravind Srinivas 明确表示,Comet 的终极形态是「让浏览器成为人的第二大脑」—— 通过整合搜索、办公、日程管理、信息处理等全场景功能,用户无需频繁切换应用,所有操作均可在浏览器内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完成。这种「操作系统级」的定位,直指 Chrome 的生态霸权:支持一键导入 Chrome 书签、扩展程序和设置,降低用户迁移门槛;同时通过「智能体」技术,实现跨平台任务调度,试图将浏览器从「流量入口」升级为「价值创造中心」。
五、行业震荡:AI 如何改写浏览器「生存法则」?
Comet 的登场,揭开了 AI 浏览器从「功能附加」到「架构重构」的新篇章。当搜索不再是输入关键词后的被动呈现,而是通过对话式交互实现深度信息挖掘;当浏览器不再是网页的载体,而是能理解用户意图、主动完成任务的智能体,整个互联网生态的交互逻辑正在被重塑。尽管当前 Comet 仍需通过候补名单或高价订阅(200 美元 / 月)体验,但其展现的「AI 原生」设计理念,已为行业指明方向:未来的浏览器竞争,不仅是速度、兼容性的比拼,更是「AI 算力本地化」「任务处理自动化」「数据主权归属性」的全维度较量。
【省心锐评】
随着 OpenAI 等巨头加速布局 AI 浏览器,这场围绕「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