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香港金融圈,被两大消息接连点燃——先是特区政府发布未来五年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明确要把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入金融体系;紧接着,全球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就抛出重磅炸弹:正式推出香港首个代币化基金!

政策东风与巨头动作的精准呼应,让所有人都嗅到了信号:香港打造"亚洲Web3枢纽"的蓝图,正在从规划加速落地为现实。这只代币化基金究竟有何玄机?它的到来又会给金融行业带来哪些改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拆解一番。

巨头出手:这只代币化基金藏着三大核心亮点

作为全球资管领域的"老大哥",富兰克林邓普顿此次推出的香港首个代币化基金,从底层设计到操作模式都透着"标杆性"的意味,核心亮点一抓一个准:

首先,底层资产够稳健。这只基金在卢森堡注册,底层资产锚定的是短期美国国债——要知道,短期美债历来是低风险理财的"压舱石",这种资产选择既保证了安全性,也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认知门槛。

其次,区块链技术用得够彻底。和传统基金不同,这只产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代表投资者权益的数字代币,从份额持有、转让到结算全流程都在链上完成。这意味着什么?传统基金常见的赎回延迟、结算繁琐等问题,在这里很可能被彻底解决,交易效率会迎来质的提升。

更关键的是,它不是"孤例",而是巨头布局的延续。熟悉富兰克林邓普顿的朋友都知道,它早就是代币化基金领域的"先行者"——2021年推出的旗舰产品FOBXX,就成为了美国首只基于公共区块链的货币市场基金,还支持7×24小时交易和即时结算。

更值得关注的是,FOBXX近期还完成了一次关键升级:开放使用稳定币USDC进行申购与赎回。这一步直接打通了链上资产与传统金融系统的壁垒,实现了"传统资金进链上、链上资产回传统"的无缝衔接。截至2025年11月,FOBXX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约4.1亿美元,稳坐全球第二大代币化基金的宝座,仅次于贝莱德旗下的BUIDL基金。

政策+巨头共振:香港Web3金融迎来"双轮驱动"

如果说富兰克林邓普顿的布局是"市场之手"的主动出击,那香港特区政府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就是"政策之手"的精准赋能。这两只手的叠加,正在让香港的Web3金融生态加速成型。

此次香港发布的五年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把"人工智能+区块链"放在了核心位置,明确要推动这两项技术与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而富兰克林邓普顿选择此时在香港推出首个代币化基金,显然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这种"政策引导+机构跟进"的模式,其实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此之前,香港就通过一系列举措释放对Web3的友好信号:从设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到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参与虚拟资产交易,再到如今将区块链纳入金融科技核心战略,每一步都在为Web3产业铺路。

而富兰克林邓普顿这样的全球资管巨头入场,更会产生"鲶鱼效应"——一方面,它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为代币化基金正名,降低了其他机构的入场顾虑;另一方面,其成熟的技术方案和运营经验,也能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范本,加速整个赛道的发展。

未来已来:代币化会重塑金融行业吗?

可能有朋友会问:代币化基金到底有什么优势,能让巨头和政府都如此重视?简单来说,它解决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三大痛点:

一是效率低。传统基金的申购赎回、份额转让往往需要T+1甚至更长时间,而代币化基金的链上结算能实现即时到账,7×24小时不间断交易更是打破了时间限制。

二是成本高。传统金融交易中,券商、银行、清算机构等中间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要收取费用;代币化则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去中介化",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是流动性差。很多基金产品存在锁定期,份额难以快速转让;而代币化的基金份额可以在合规前提下自由流通,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富兰克林邓普顿在香港的这次布局,不仅是一只基金的推出,更是传统资管行业拥抱Web3的"标志性事件"。它证明了代币化不是小众的"概念游戏",而是能真正落地、服务于传统金融需求的技术革命。

随着香港"亚洲Web3枢纽"建设的推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资管巨头跟进推出代币化产品,涵盖股票、债券、不动产等更多资产类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低门槛、高效率、高流动性的理财选择;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一场由区块链驱动的变革,已经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