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当 USDT 单日交易量突破 VISA 全年规模的消息传来时,欧洲抛出两枚看似冲突的棋子:​

  • 进攻棋:ING、联合信贷等九大银行在荷兰成立新公司,冲刺 2026 年欧元稳定币发行,剑指美元霸权;​

  • 防守棋:欧盟 MiCA 法规落地后,USDT、DAI 等非欧元稳定币被全欧交易所下架,仅剩合规的 USDC 苟活。​

市场惊呼 “自相矛盾”,但拉加德的表态早已道破天机:“这不是禁令,是为欧元筑墙。”​

一、银行业联盟的 “进攻型” 突围​

九大银行的联合行动,本质是欧盟培育数字支付 “国家队” 的刻意布局,三大战略意图藏不住:​

1. 撕开美元垄断的裂口​

PANews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 2870 亿美元稳定币中,美元系占比 99%,欧元稳定币仅 6.2 亿美元。这种失衡让欧洲央行坐立难安 —— 高级顾问于尔根・沙夫警告:“美元稳定币若全面渗透支付场景,欧元主权将被架空。”​

为此,新成立的银行联盟直指核心痛点:​

  • 申请荷兰央行牌照,全程对标 MiCA 合规要求;​

  • 主打 “24/7 跨境结算 + 可编程支付”,瞄准供应链金融等高频场景;​

  • 开放联盟入口,计划吸纳更多欧洲银行形成合力。​

2. 抢占合规标准制高点​

与 USDT 多年游走监管灰色地带不同,这款欧元稳定币从诞生就自带 “合规基因”。ING 数字资产主管弗洛里斯・卢格特直言:“统一的欧洲标准,能让我们在全球数字支付中掌握话语权。” 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 —— 欧元区财长近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修订 MiCA 为本土稳定币 “松绑”。​

3. 押注万亿级增长空间​

尽管当前欧元稳定币仅 6.2 亿美元规模,但金融专家马丁・布鲁科预测:“银行巨头入场 + 监管护航,未来市场规模或达 1 万亿欧元。” 这并非空想:USDC 因拿下 MiCA 牌照,2025 年市值已暴涨 40.9% 至 742 亿美元,印证合规赛道的爆发力。​

二、MiCA 法规的 “防守型” 护城河​

所谓 “稳定币禁令”,实为欧盟精准打击外币稳定币的 “过滤机制”,三大条款暗藏深意:​

1. 支付场景的 “硬上限”​

MiCA 规定:非欧元稳定币每日支付交易量不得超 2 亿欧元或 100 万笔。这意味着 USDT 想在欧洲做 “日常支付货币” 纯属妄想 —— 要知道 2024 年 USDT 单年交易量就达 28.7 万亿美元,远超 VISA 全年规模。“我们欢迎用 USDC 炒币,但买咖啡不行。” 欧洲央行高管皮耶罗・西波隆的表态一语中的。​

2. 合规门槛的 “高壁垒”​

所有稳定币发行方必须在欧盟设实体、持牌照、披露 100% 储备。这道门槛直接将 USDT 挡在门外 —— 因其储备透明度不达标,已被欧盟所有交易所下架,FDUSD、DAI 等跟风退场。而 Circle 为保市场,不得不花重金拿牌照、建欧洲总部,合规成本激增。​

3. 货币主权的 “防火墙”​

欧洲央行最警惕的是 “美元替代风险”。西波隆多次警告:“美国正主动推广美元稳定币,若欧洲无动于衷,欧元存款可能大规模流向美国。” MiCA 的真实目的,是在数字支付领域为欧元 “划地盘”—— 你可以来投资,但别想动摇我的货币根基。​

三、攻守合一:数字欧元的 “终极后手”​

欧洲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九大银行的私营稳定币,实则与欧洲央行的 “数字欧元” 形成 “公私联动”。​

  • 技术协同:数字欧元已完成测试,支持离线支付、3000 欧元使用上限,计划 2025 年底提交欧洲议会审批;​

  • 角色分工:数字欧元主打零售支付的 “主权底线”,私营稳定币主攻跨境结算的 “效率战场”;​

  • 战略目标:西波隆直言:“公私伙伴关系是维护主权的关键,数字欧元将成为这一体系的基石。”​

终局:数字时代的货币主权之战​

当美国通过 USDT、USDC 输出美元霸权,中国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欧洲正用 “进攻 + 防守” 的组合拳回答:​

  • 进攻端:用银行联盟的合规稳定币,争夺数字支付基础设施话语权;​

  • 防守端:用 MiCA 法规的精准监管,抵御外币稳定币的渗透;​

  • 终极招:用数字欧元的主权背书,锚定未来货币体系的主导权。​

【省心锐评】

这场战争早已打响:从法国兴业银行率先发行 EURCV,到九大银行联盟成立,再到数字欧元箭在弦上,欧洲正在数字金融棋局中,下一盘 “不被卡脖子” 的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