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科技活动!”11月3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人声鼎沸,李家超的这句宣告,为为期5天的“香港金融科技周×StartmeupHK创业节2025”拉开序幕。来自100多个经济体的3.7万名与会者、800多位演讲嘉宾、700多家参展机构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性突破——英国Z/Yen集团最新报告显示,香港不仅稳坐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亚太第一的宝座,更首次在金融科技专项排名中登顶!
从传统金融中心到“科技+金融”双驱动枢纽,香港这场转型不是偶然。当3.7万全球精英用脚步投票,当腾讯、蚂蚁等内地企业带着硬核技术刷屏展会,一个更清晰的答案浮出水面:香港的核心竞争力,藏在“政策闭环+技术破壁+双向跳板”的三重密码里。
一、破局关键:从“规模”到“生态”的质变
很多人以为这场盛会的亮点是“规模大”,但真正的突破在于首次实现“政策发布-技术展示-商业配对”的生态闭环——政策端定方向,技术端做支撑,商业端落地转化,形成了自我迭代的增长飞轮。
这个飞轮的转动,有扎实的数据托底: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已突破1200家,较去年增长10%;预计到2032年,行业总收入将飙至606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5%!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点出了关键:“香港兼具国际金融中心与创新科技中心双重属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活力,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生态。”
二、四维破壁:DART战略勾勒2030蓝图
生态闭环的背后,是香港金管局在本届科技周上重磅发布的“金融科技2030”愿景。这个涵盖40多个项目的战略以“DART”为核心,从四个维度为转型按下“加速键”:
D(数据与支付基建):打通跨境壁垒的“大动脉” 未来的金融竞争,核心是基建的竞争。香港正推进两大突破性工程:2026年中,香港快速支付系统(FPS)将与内地网上银行支付系统(IBPS)实现互联试点,“手机号转账7×24小时即时到账”将成为现实,彻底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支付壁垒;同时“商业数据通”加速扩容,2025年起对接土地注册处数据并探索跨境征信试点,企业按揭审批效率预计提升40%以上。
A(人工智能):75%金融机构已入局的“新引擎” AI是本届科技周的绝对C位。香港金管局宣布将推出金融业专用AI基础设施与模型库,同时扩大生成式AI沙盒规模。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披露的数字更震撼:目前75%的香港金融机构已采用或试行生成式AI,目标3-5年内将这一比例提升至87%以上。
R(韧性建设):提前布局量子时代的“安全网” 技术越先进,安全越重要。香港不仅要建立实时网络防御预警系统,更启动了“后量子密码学(PQC)”准备工作——在量子计算技术可能突破传统加密体系之前,提前构建抗量子攻击的金融基础设施,这种前瞻性防御思路,在深伪攻击频发的当下尤为关键。
T(资产数字化):瞄准千亿市场的“话语权之争” 资产数字化是全球金融科技的必争之地。香港的野心很明确:推动数字化政府债券发行恒常化,提供每笔最高250万港元的发行补贴;通过Ensemble项目试点,用数码港元、数字化存款实现区块链上的资产结算。许正宇直言:“货币市场数字化是千亿级增量市场,能吸引全球资金汇聚。”目前香港已联合巴西、泰国央行探索跨境用例,直指全球数字资产交易枢纽。
三、双向跳板:内地企业的“出海桥头堡”,国际资本的“入华中转站”
如果说DART战略是“内功”,那么“连接东西方”的独特定位就是香港的“独门武功”——既是内地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也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中转站”。
政策红利已率先兑现:上月启动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与投资推广署联动,为企业对接全球资源。蚂蚁集团砸66亿元在港购置写字楼设立总部,连连数字成为香港“重点企业伙伴”,微众银行通过香港子公司深化跨境技术输出,这些布局印证了“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既能依托内地市场做技术验证,又能借助国际规则对接全球资本。
国际端的热度同样高涨。本次科技周吸引了逾30个国际代表团,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中欧等新兴市场代表团占比显著提升。通过Ensemble沙盒,已有7家全球机构加入数字化用例开发,2025年将发布首阶段实验报告,香港连接东西方创新资源的价值正在凸显。
四、企业实战:内地科技巨头的“香港答卷”
战略再美好,终要靠实践落地。在本届展会上,华为、腾讯、蚂蚁数科等内地企业的技术展示,让“香港跳板”的价值变得具体可感。
腾讯的Tenpay Global跨境汇款服务堪称“基建先行+场景落地”的典范。通过与微信小程序结合,单笔汇款时长从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实现分钟级到账,还能自动发送微信通知——让跨境汇款像发消息一样简单。这套方案不仅提升了支付效率,更将中国的数字支付技术、风控经验输出到全球,成为“跨境金融数字化催化剂”。
蚂蚁数科则用全场景AI服务展现了“技术输出”的深度。其AI营销智能体能让银行营销效果提升20%,“对话即服务”的AI手机银行让业务办理转化率提升10%;更关键的是风控能力,针对全球愈演愈烈的深伪攻击,蚂蚁ZOLOZ系统能实现毫秒级拦截,已服务全球超25个国家和地区,还入选了香港金管局的生成式AI沙盒项目,为渣打银行等超百家海外机构提供支持。
五、挑战与展望:6000亿美元目标前的三道坎
乐观前景下,香港也面临着现实挑战。要实现2032年6060亿美元的收入目标,需突破三大瓶颈:
人才缺口: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年增15%,本地培养速度难以匹配,需靠优化签证等政策吸引全球人才;
生态协同: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下,“银行-科技公司-监管机构”的协同创新需深化,跨机构数据共享和标准统一仍是难题;
国际竞争:新加坡、迪拜等城市加码数字资产领域,香港需靠“区块链+AI”双驱动和内地跨境合作强化差异化优势。
但这些挑战并未动摇香港的根基。当FPS-IBPS互联、数字化债券等基建将在2025-2026年集中落地,当3.7万全球参与者用行动投票,当蚂蚁、腾讯等企业从“技术追随者”成长为“规则制定参与者”,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已清晰可见——“政策确定性+生态开放性”的结合,正是其驶向全球金融科技枢纽的双引擎。
【省心锐评】
对于内地企业而言,这场变革更是不容错过的机遇。香港已搭好舞台,接下来就看更多企业如何借助这个跳板,让中国金融科技的力量走向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