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eVTOL产业迎来全球订单爆发期,标志着“中国方案”正式走向世界。本文深度剖析国产eVTOL在技术创新、全产业链整合、极致成本控制及适航标准输出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并探讨其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与广阔应用前景,揭示其成为继高铁、新能源汽车后又一“中国名片”的内在逻辑。

引言

当时光指针拨向2025年,全球科技界与交通领域的目光,正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一片崭新的天空——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在这幅由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交织描绘的蓝图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它承诺着一种全新的城市出行方式:宁静、高效、环保,将科幻电影中的“空中出租车”带入现实。

然而,在这场全球性的未来交通革命中,一个曾经的追随者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引领者。中国,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敏锐的战略眼光,正将eVTOL从实验室的图纸,迅速推向全球市场的舞台中央。2025年,一系列来自海外的巨额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不仅为中国eVTOL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更向世界宣告了一个事实:在构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宏伟事业中,“中国方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标准。

这股出海热潮并非偶然。它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在核心技术路线上的多元探索、在产业链垂直整合上的深厚积累、在制造成本控制上的极致效率,以及在适航审定标准制定上的前瞻布局。本文将深入这片充满活力的产业蓝海,从技术、市场、战略等多个维度,系统性地拆解国产eVTOL出海热潮背后的深层逻辑,探寻其如何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展望其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描绘的壮丽航线。这不仅是一个产业的故事,更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注脚。

✈️ 一、订单为证:全球天空响起“中国回声”

2025年,对于中国eVTOL产业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出海元年”。国产eVTOL企业迎来历史性突破,频频获得海外大单,成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新宠”。这些纷至沓来的订单,是衡量“中国方案”国际竞争力的最直接标尺,清晰地展示了这股出海浪潮的广度与深度。

以下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订单案例:

企业

海外合作方

订单金额

机型

数量

主要市场

时的科技

阿联酋Autocraft

10亿美元

E20

350架

中东

沃兰特航空

泰国泛太平洋公司

17.5亿美元

VE25-100

500架

东南亚

亿航智能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数亿美元

EH216-S等

数十架

东南亚、欧洲、美洲

峰飞航空

阿联酋、新加坡等

数亿美元

V2000CG等

数十架

中东、东南亚

览翌航空

多国

数亿美元

多型号

数十架

亚洲、欧洲

这些订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回报,更是对中国eVTOL技术实力、产业链能力和国际市场吸引力的有力验证。从刷新单笔订单金额纪录的“十亿美金之约”,到创下行业最大海外订单的“百亿人民币大单”,再到多家企业在亚欧美市场的全面开花,一个强大的中国eVTOL“集团军”正以昂扬的姿态集体出征。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方案正以**“订单+标准+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模式**,全面加速全球化进程。这标志着中国eVTOL产业已经完成了从技术积累到商业验证的关键一跃,为其全球化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二、核心解密:中国方案的“硬核”竞争力

国产eVTOL之所以能在全球舞台上迅速崛起,并非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其背后是一套由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成本控制和标准制定构成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共同构筑了“中国方案”难以被轻易复制的系统性竞争力。

2.1 技术引领:多元化路线与适航认证的“双轮驱动”

在eVTOL这个全新的赛道上,技术路线的选择和适航认证的进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市场地位。中国企业在这两方面均展现出世界级的水平。

2.1.1 多样化的技术构型,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与欧美部分企业押注单一技术路线不同,中国eVTOL行业呈现出“百花起放”的态势,主流技术构型均有头部企业深度布局。这种多元化策略使得“中国方案”能够灵活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 多旋翼构型(Multirotor):以亿航智能的EH216-S为代表。其结构相对简单,类似大型无人机,操控稳定,垂直起降能力出色。虽然航程和速度受限,但非常适合城市内的短途观光、空中出租车、应急响应等场景。其低成本和高安全冗余的设计,使其在商业化初期具备快速落地的优势。

  • 复合翼构型(Lift + Cruise):以峰飞航空的V2000CG为代表。这种构型拥有独立的垂直起降旋翼系统和水平巡航的固定翼动力系统。起降时使用旋翼,巡航时切换为固定翼模式,能效更高。它结合了多旋翼的灵活性与固定翼的航程优势,适用于城市圈物流、跨区域医疗物资运输等对航程有一定要求的场景。

  • 倾转旋翼构型(Vectored Thrust / Tilt-Rotor):以时的科技的E20沃兰特航空的VE25为代表。这是目前公认的技术复杂度最高,但综合性能也最优越的构型。其旋翼(或整个机翼)可以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之间转动,实现了垂直起降与高效平飞的完美统一。这类机型速度快、航程远、噪音低,是未来城际通勤、岛际交通、商务出行的理想选择,也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这种多样化的技术布局,让中国企业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如航程、载荷、成本、应用场景),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矩阵,从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权。

2.1.2 适航认证的“中国速度”,抢占规则制定先机

在航空领域,适航认证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唯一通行证。eVTOL作为新生事物,全球适航标准尚在探索之中。谁能率先完成认证,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规则的话语权。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标准之战”中,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 全球领先的取证实践

    • 亿航智能EH216-S:于2023年底历史性地获得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标准适航证(AC),成为全球首个“三证齐备”的载人级eVTOL产品。这标志着该型号不仅设计安全,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资质,并且首批出厂的飞机已符合商业运营的法定要求。

    • 峰飞航空V2000CG:紧随其后,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eVTOL飞行器,为其在大型货运物流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扫清了最大障碍。

  • “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输出
    中国民航局在eVTOL适航审定领域的积极探索和高效实践,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国经验”。这种经验正吸引着全球同行的目光。阿联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民航监管机构已多次派代表团前来交流学习,并与中国民航局签署了适航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双边协议。这意味着,未来国产eVTOL进入这些市场时,其在中国获得的适航认证结果将得到对方的认可或参考,极大地简化了出海认证流程。这不仅是产品的出海,更是中国航空标准和监管体系的“软实力”输出,为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规则制定中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

2.2 产业链赋能:源自新能源汽车的“降维打击”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中国eVTOL的“矛”,那么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就是其最坚固的“盾”。中国发展eVTOL产业的最大底气,正源于其无与伦比的工业制造能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巨大溢出效应。

2.2.1 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初步构建起一个覆盖eVTOL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产业链。

这个闭环生态系统确保了从核心技术到最终应用,中国企业都能找到可靠的本土合作伙伴,有效避免了“卡脖子”风险,并为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提供了土壤。

2.2.2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溢出红利”

eVTOL本质上是“飞行的电动汽车”,其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同源,产业链高度重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已经在这方面建立了绝对优势。

  • 电池技术:中国拥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世界级的动力电池巨头,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控制方面的技术积累,可以直接赋能给eVTOL产业。

  • 电机电控:国内成熟的电机电控供应链,为eVTOL提供了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且成本低廉的动力单元。

  • 规模化生产经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经验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平移到eVTOL的制造过程中,使得超过80%的零部件可与汽车产业链共享,这在全球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2.3 成本优势:重塑航空器经济学

依托强大的产业链支撑,国产eVTOL在成本控制上实现了对传统航空器乃至西方同行的“颠覆性”优势,这成为其打开新兴市场的“金钥匙”。具体来看,国产eVTOL的成本优势是全方位的:

  • 制造成本: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和规模效应,国产eVTOL制造成本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 采购成本:最终售价极具竞争力,约为同级别直升机的三分之一

  • 运营成本:由于采用电力驱动且机械结构简化,运营成本更是低至直升机的十分之一,使其具备了与地面出租车竞争的潜力。

以下表格直观地展示了这种相对成本结构(以国产eVTOL为基准1):

成本类型

国产eVTOL

美国eVTOL

传统直升机

制造成本

1

5

8

采购成本

1

3

3

运营成本

1

2

10

这种全方位的成本优势,使得eVTOL不再是少数富人的玩具,而是具备了成为公共交通工具的经济可行性。电动驱动、机械结构简化和本土化供应链带来低制造和维护成本,为国产eVTOL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2.4 方案输出:“新基建”的中国式叙事

中国eVTOL的出海,正在超越单纯的产品贸易范畴,演变为一种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输出。这不仅包括飞行器本身,更涵盖了一整套支撑其运行的生态系统。

  • 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企业在出口eVTOL的同时,往往会联合国内在空管、通讯、地面系统领域的优势企业,共同为客户提供从飞行器到空管系统(UTM)、从地面起降设施(Vertiport)规划到运营维护培训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 助力“换道超车”:对于许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修建公路、铁路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而发展以eVTOL为核心的低空交通网络,投资回报周期更短,建设更灵活,是一种实现交通现代化的“换道超车”新路径。沃兰特与泰国、中航工程的合作模式,正是这种“新基建”出海战略的典型体现。

通过“产品+标准+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输出,中国方案不仅解决了客户“买飞机”的问题,更解决了“如何让飞机飞起来、管起来、赚到钱”的全链条问题,形成了与欧美竞争对手显著的差异化优势。

🌏 三、蓝海航线:新兴市场的战略版图

如果说核心竞争力是国产eVTOL起飞的“引擎”,那么广阔的海外新兴市场就是其展翅翱翔的“天空”。中国企业在出海战略上,展现出了清晰的逻辑和精准的判断,优先选择了东南亚和中东这两个地理、经济和政策环境都极为有利的“蓝海市场”。

3.1 东南亚:地理禀赋与需求的“天作之合”

东南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成为了国产eVTOL理想的“首降场”。

3.1.1 天然的应用场景实验室

东南亚的地理特征仿佛是为eVTOL量身定做的。

  • “千岛之国”的交通痛点: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拥有数以万计的岛屿,许多岛屿之间缺乏高效的交通连接。修建跨海大桥或运营传统渡轮成本高、耗时长。eVTOL能够轻松实现点对点的岛际快速运输,无论是对于居民通勤、商务往来还是游客摆渡,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 复杂地形的连接器:该地区普遍存在山脉、丛林、河流等复杂地形,地面交通网络建设困难重重。eVTOL不受地形限制,可以成为连接偏远村庄、矿区、旅游景点的“空中走廊”,在应急救援、医疗急救、高价值物资运输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蓬勃发展的低空旅游:巴厘岛的火山、普吉岛的海滩、马尔代夫的环礁……东南亚拥有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eVTOL以其低噪音、零排放、宽阔视野的特点,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沉浸式的空中观光体验,极大地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这正是沃兰特航空在泰国布局的重要考量之一。

3.1.2 友好的商业与政策环境

相较于法规壁垒高耸、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欧美市场,东南亚展现出了更为开放和务实的姿态。

  • 稳定的贸易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长期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和运营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黄小飞就曾明确表示,东南亚稳定的贸易环境是公司优先布局该市场的关键因素

  • 积极的政策支持:东南亚各国政府普遍对以eVTOL为代表的新技术持开放和鼓励态度,希望借此提升本国交通现代化水平和旅游竞争力。它们更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探索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和监管框架。

  • “基建先行”的中国优势:依托中航工程等在海外拥有丰富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国家队”力量,中国企业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从机场、起降点建设到空域规划的一站式低空基础设施支持,这种系统性的能力是任何单一的欧美eVTOL制造商都难以比拟的。

3.2 中东:资本与愿景驱动的“未来之城”

以阿联酋、沙特为首的中东海湾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财力,推动本国经济从石油依赖向多元化、科技化转型。其宏伟的“智慧城市”和“未来愿景”计划,为eVTOL提供了最理想的资本和政策土壤。

3.2.1 雄厚资本与前瞻战略的交汇点

中东市场对eVTOL的追捧,源于其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

  • 不差钱的“金主”:主权财富基金的雄厚资本,使得中东国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前沿科技投资。它们不仅是采购方,更是积极的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到全球eVTTOL产业的发展中。

  • “后石油时代”的转型焦虑:为了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沙特的“2030愿景”、阿联酋的“迪拜未来计划”等,都将发展未来交通、智慧城市作为核心支柱。eVTOL完美契合了其打造绿色、高效、智能化城市交通体系的战略目标。

  • 相对宽松的准入门槛: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中东地区的航空监管体系相对年轻,对新技术的接纳度更高,审批流程也可能更为灵活。市场竞争尚处于早期阶段,这为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抢占先机的宝贵窗口期。

3.2.2 多元化应用场景的试验田

中东的城市形态和经济活动,为eVTOL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 城市空中出租车(UAM)网络:在迪拜、利雅得、多哈等现代化都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构建覆盖全城的“空中出租车”网络,连接机场、商务区、高端住宅区和旅游地标,是当地政府和企业极力推动的应用方向。

  • 高端旅游与奢华体验:中东是全球奢华旅游的目的地。利用eVTOL提供从机场到七星级酒店的“无缝接驳”、在沙漠或海岸线上空的私人观光飞行,将成为吸引高端客户的全新服务。

  • 大型项目与能源设施巡检:对于大型基建项目(如新未来城NEOM)、广袤的油气田和太阳能电站,eVTOL可以提供高效、安全的巡检和人员物资运输服务。

据市场预测,中东及北非地区的低空经济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2.5%,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而“中国方案”无疑已在这场竞赛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3.3 差异化竞争:超越产品的“中国智慧”

面对来自Joby Aviation、Archer Aviation等欧美强手的竞争,中国企业并非简单地进行价格战,而是采取了更为智慧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 “一体化输出”模式:如前所述,中国企业提供的是“产品+标准+基础设施”的打包方案,深度绑定本地合作伙伴和政府,共同培育市场生态。这种模式壁垒更高,客户粘性更强。

  • 本地化合作与定制:深入理解本地市场的文化、法规和商业习惯,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建立战略联盟,共同进行市场开发和运营。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如中东的高温、东南亚的湿热)和应用需求,对产品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定制化开发。

通过这种深度的、系统性的市场进入策略,中国eVTOL企业正在从单纯的“设备供应商”,转变为全球新兴市场低空经济发展的“赋能者”和“合作伙伴”。

🔭 四、前路挑战与星辰大海

尽管国产eVTOL的出海之路开局顺利,前景光明,但要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商业运营,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法规和市场层面的挑战。清醒地认识这些挑战,并积极应对,是“中国方案”行稳致远的关键。

4.1 必须跨越的技术与法规“三座大山”

  • 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 电池技术瓶颈:当前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仍然是制约eVTOL航程和载荷的关键因素。要实现更长的航程和更高的商业效益,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至关重要。

    • 全天候自主飞行:虽然自动化水平已大幅提高,但要实现全天候、高密度的城市自主飞行,还需要在感知与避障、复杂气象环境适应性、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 降噪与舒适性:虽然远比直升机安静,但在城市环境中,进一步降低噪音、提升乘坐舒适性,是赢得公众接受度的关键。

  • 全球适航认证的“马拉松”
    虽然在中国取得了领先,但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就必须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证。这两大机构的标准极为严苛,且与CAAC的标准存在差异。如何协调满足多国标准,完成复杂的跨国认证流程,是对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管理水平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巨大考验。

  • 空域管理与运营体系的构建
    eVTOL的规模化运营,需要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低空空域管理体系(UTM)。此外,驾驶员(或地面操控员)的培训与认证标准、起降场站网络建设、充电与维护保障体系等,都需要与各国政府和行业伙伴共同探索和建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4.2 万亿市场的广阔想象空间

尽管挑战重重,但eVTOL所指向的未来市场空间是无可估量的,足以激励整个行业不断前行。

  • 庞大的市场规模:根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仅中国eVTOL市场的保有量就有望突破10万架。放眼全球,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 服务全球的“低空网络”:中国不仅在发展低空经济,还在同步推进低轨卫星网络建设。这两者的结合,有望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为全球**60%-80%**的传统大型飞机难以有效覆盖的人口和地区,提供全新的交通和通信服务。

  • 超越交通的产业融合:eVTOL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将成为智慧城市、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交汇点和驱动器。它将深刻改变旅游、物流、应急、医疗等行业的运作模式,催生出难以想象的新业态和新经济增长点。

总结

国产eVTOL的出海热潮,绝非一时之幸,而是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它背后,是技术创新的前瞻布局、全产业链的系统性赋能、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在规则制定上的主动作为。这四大支柱共同构筑了“中国方案”在全球低空经济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

从东南亚的岛屿到中东的沙漠,中国eVTOL企业正以一种务实而智慧的方式,将“飞行梦想”转化为切实的商业订单和战略版图。它们所提供的,已不再是单一的飞行器产品,而是一套融合了“产品、标准、基础设施”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新兴市场实现交通现代化的“换道超车”。

诚然,前方的航路并非一帆风顺,技术瓶颈的突破、全球适航的挑战、运营体系的构建,都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但正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高铁产业所走过的道路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着清晰的战略、强大的执行力和广阔的市场腹地,中国eVTOL产业终将飞越重重考验,成为继高铁、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张闪耀全球的“中国产业名片”。这片由中国人自己开拓的“天空之城”,正缓缓拉开序幕,其未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期待。

📢💻 【省心锐评】

国产eVTOL的出海,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产业链、标准和解决方案的集体远征。这盘棋下得很大,它正在重新定义全球低空经济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