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然刹车!Circle 给港元稳定币泼了冷水​

10 月 13 日,USDC 发行商 Circle 亚太区副总裁陈钦淇的表态炸了圈:暂时不碰港元稳定币,资源要全砸向 USDC 和 EURC 的全球扩张。​

这波操作透着精明:一边说 “香港专业投资者用 USDC 根本不用额外监管”,现行框架足够支撑应用;另一边放话 “正和多家公司谈合作”,要靠技术输出帮别人做港元稳定币,自己只当 “幕后军师”。更关键的是,Circle 刚在新加坡拿到 MPI 牌照,还推出了多币种稳定币 USDX,显然把亚太重心压在了狮城。​

二、不做 “运动员”,要当 “裁判助手”?Circle 的算盘​

放弃港元稳定币不是怂了,而是算清了三本账:​

  • 合规账:香港《稳定币条例》8 月刚生效,要求发行方拿 2500 万港元实缴资本、每月审计储备。USDC 早已符合欧盟 MiCA 和美国《GENIUS 法案》,直接 “借道” 现行框架更省成本。​

  • 市场账:美元稳定币占全球 98% 份额,USDC 以 600 亿美元流通量稳居第二,DeFi 借贷市场 70% 份额都是它的地盘。与其从零做港元币,不如把现有基本盘做大。​

  • 成本账:Circle 2024 年分销成本高达 9 亿美元,54% 收入要分给 Coinbase。再铺新币种只会加剧成本压力,不如集中资源维护 USDC 的合规护城河。​

三、投资者灵魂拷问:两个篮子够结实吗?​

“鸡蛋全放 USDC 和 EURC 里”,最怕篮子漏底。但从数据看,这俩篮子确实抗造:​

合规铠甲:USDC 是唯一同时符合欧美顶级监管的稳定币,85% 储备由贝莱德打理,15% 存在纽约梅隆银行,每月审计报告全公开。​

流动性压舱石:仅 Aave 平台的 USDC 借贷规模就突破 6700 万美元,高通胀国家阿根廷、土耳其的使用量一年涨 200%。​

新增长引擎:5 月推出的 CPN 支付网络已签约 29 家伙伴,瞄准 37 万亿美元跨境支付市场;还在搞光伏资产代币化,押注 8 万亿美元 RWA 赛道。​

但风险也藏不住:​

⚠️ 利率双刃剑:利率每降 1 个百分点,USDC 年储备收入就少 6 亿美元。​

⚠️ 分成陷阱:Coinbase 分成比例可能升至 70%,毛利率将从 39% 跌到 34%。​

⚠️ 估值泡沫:摩根大通给 Circle “减持” 评级,说 400 亿美元市值比合理价高 56%。​

【省心锐评】

Circle 不发港元稳定币,本质是 “有所为有所不为”:用新加坡牌照敲开东南亚大门,靠香港合作渗透本地市场,把最核心的资源砸在 USDC/EURC 这两个经过监管验证的篮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