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Tether 宣布 Plasma 链治理代币 XPL 即将于 9 月 25 日正式上线(市值已达 65 亿美元),Circle Arc 链接入摩根大通跨境结算系统的消息同步传开 —— 稳定币巨头们正用「自建公链」撕碎旧格局。截至 2025 年 9 月,2870 亿美元稳定币流通量中,超 40% 已开始向发行方自营公链迁移,一场从「价值依附」到「价值捕获」的行业跃迁正在上演。​

一、动因:从「为他人作嫁衣」到自己「定规矩」​

1. 手续费争夺战: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流失之痛​

过去稳定币发行方堪称「流量打工仔」:USDT 在 Tron 链每月处理超 1 万亿美元交易,每笔 3-6 美元手续费全归 Tron 所有;Circle 曾测算,若按同等规模在以太坊运行 USDC,年损失手续费超 30 亿美元。​

如今格局逆转:Tether Plasma 链推出 USDT 零手续费转账,Circle Arc 链直接用 USDC 支付 Gas 费,发行方从「被抽血者」变成「收费方」,仅 Arc 链外汇交易场景就已瞄准每日 7 万亿美元的市场蛋糕。​

2. 生态控制权:从「代币供应商」到「平台霸主」​

稳定币作为加密市场流动性基石(日交易量超比特币 3 倍),正在通过公链形成闭环:​

  • Circle Arc 内置 Malachite 外汇引擎,亚秒级完成 1000 万美元 USDC/EURC 兑换,成为华尔街资产代币化首选;​

  • Tether Stable 链 打造双链架构,主链处理大额结算、Plasma 链承接日常支付,用 USDT0 跨链代币打通全生态。​

这种「货币发行权 + 基础设施」的双杀组合,让发行方估值逻辑从「发行量 × 倍数」转向「用户数 × 生态价值」。​

3. 技术合规突围:解决老公链的「先天残疾」​

以太坊费用高、Tron 安全性存疑、Solana 稳定性不足 —— 自建公链成了破局关键:​

  • 合规层面:Circle Arc 内置 KYC/AML 模块,Tron 通过 ISO 20022 标准对接银行,成为首个拿下欧盟 MiCA 认证的协议;​

  • 性能层面:Stripe Tempo 链实现亚秒级确认,Tether StableBFT 共识机制轻松应对亿级用户流量。​

二、技术路线战:三条赛道谁能笑到最后?​

1. 支付链:极致效率的「稳定币支付宝」​

  • Tempo(Stripe+Paradigm):无原生代币,直接用 USDC/USDT 付手续费,OpenAI、Visa 等联盟成员加持,剑指跨行业支付基建;​

  • Plasma(Tether):与比特币挂钩,USDT 转账零费用,目标成为新兴市场日常支付主力,目前日均交易已达 240 万笔。​

2. 金融链:机构专属的「华尔街公链」​

  • Circle Arc:USDC 既是交易媒介也是 Gas 费代币,支持资产代币化和自动化结算,已吸引富兰克林邓普顿发行代币化国债;​

  • Tether Stable:双链分工应对不同场景,StableBFT 共识解决高并发,瞄准全球数亿用户的跨境汇款需求。​

3. 混合链:合规与 DeFi 的「中间路线」​

  • Converge(Ethena):用零知识证明保护隐私,散户可挖 USDe、机构可做合规交易;​

  • Google Cloud Ledger:不发币只卖技术,帮银行快速搭建稳定币系统,降低传统机构入场门槛。​

三、格局洗牌:从「流量争夺」到「标准制定」​

1. 发行方反杀公链:Tron 的「甜蜜烦恼」​

曾靠 USDT 坐稳「支付链之王」的 Tron,如今面临致命挑战:Tether Stable 链零手续费策略若分流 50% 交易量,Tron 年损失将超 5 亿美元。另一边,Circle Arc 链正通过 USDC Gas 费机制,不断蚕食 USDT 的 59.6% 市场份额。​

2. 传统巨头进场:不是来玩票的​

  • 德银、渣打加入 Tempo 联盟,摩根大通 Kinexys 平台日均交易超 20 亿美元;​

  • 加密资管公司 Gauntlet、Re7 管理 40 亿美元资本,通过 Morpho 协议押注稳定币公链生态。​

3. 标准战白热化:谁定义「数字美元」规则?​

  • 性能标准:Tether StableBFT vs Solana 并行处理;​

  • 合规标准:欧盟 MiCA 认证(Tron)vs 美国 GENIUS 法案(Circle);​

  • 支付标准:Tempo 多稳定币手续费 vs Arc 外汇结算协议。​

四、未来十年:加密行业的「范式迁移」​

1. 价值分配重构:利润从「利差」到「生态费」​

发行方盈利模式彻底升级:Circle 靠 Arc 链交易手续费和生态服务费增收,Tether 通过跨链兑换、企业解决方案打开新空间,估值逻辑向互联网平台靠拢。​

2. 合规成生死线:不合规的公链将被淘汰​

美国 GENIUS 法案、香港《稳定币条例》相继落地,Arc 链的实时监控、Tron 的第三方审计成了标配。未来没有合规模块的公链,可能直接失去机构用户。​

3. 技术大爆发:为抢用户疯狂内卷​

Tron Kant 升级兼容以太坊 EIPs,Solana 优化延迟,Converge 测试动态抵押率 —— 公链性能战进入白热化,最终受益的将是开发者和用户。​

【省心锐评】

未来三年,能同时掌握「货币发行权、基础设施、行业标准」的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数字美元央行」。而那些跟不上节奏的公链和发行方,或许会像当年的塞班系统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