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币创新科技:监管基因与技术融合的合规先锋

1. 背景与资源整合能力
圆币创新科技作为圆币科技集团的子公司,由前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创立,其股东阵容堪称 “全明星”:众安数码、HashKey Group、红杉中国等机构的持续注资(如 2024 年 A1 轮 780 万美元、2025 年 A2 轮近 4000 万美元)不仅提供资金,更带来合规交易平台(HashKey Exchange)、托管能力(众安银行)等生态资源。这种 “监管 + 资本 + 技术” 的组合,使其在香港稳定币沙盒竞争中占据独特优势 —— 陈德霖对金管局政策的深刻理解,使其业务设计从初期就与监管目标高度契合,例如 “一篮子多货币计价” 方案直接呼应贸易金融痛点。

2. 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

  • 技术实现:选择以太坊作为发行公链,利用其成熟的智能合约和跨链兼容性,计划通过 Layer 2 优化降低 Gas 费。储备资产采用 100% 法币抵押,由渣打银行等机构托管,并定期审计公开。

  • 场景落地

    • 跨境支付:与连连国际合作,将 HKDR 嵌入跨境商户结算网络,目标降低 80% 成本。2025 年 6 月与找钢集团子公司达成合作,用于钢铁贸易结算,验证供应链金融场景。

    • 虚拟资产交易:作为 HashKey Exchange 的基准结算货币,支持 BTC/ETH 等交易对,解决港元锚定需求。

    • RWA(现实世界资产):计划锚定房地产收益权、碳信用等资产,探索链上绿色债券认购。

3. 战略定位与长期规划
圆币科技 CEO 刘宇明确表示,HKDR 将避开与 USDT/USDC 的直接竞争,聚焦 “合规增值”—— 例如通过链上 KYT(了解你的交易)系统将反洗钱响应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未来计划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利用香港政策灵活性探索 CNH 与数字人民币的衔接。

二、首批沙盒竞争者对比:差异化路径与生态博弈

维度

圆币创新科技

京东币链

渣打银行(香港)联合体

核心优势

监管基因 + 轻资产钱包生态

电商流量 + 供应链金融闭环

银行级信用 + Web3 技术 + 电信渠道整合

技术路径

以太坊公链,支持跨链互操作

自研兼容以太坊公链,探索联盟链

混合链(许可链 + 公链),整合 Animoca 游戏生态

应用场景

跨境贸易、虚拟资产交易、RWA

B2B 供应链应付 / 跨境采购→B2C 零售(京东全球售港澳站)

大湾区汇兑、Web3 游戏支付、机构资金管理

合规路径

沙盒测试聚焦反洗钱技术,首批申请零售牌照

沙盒第二阶段测试跨境支付,申请第 1/4/9 类金融牌照

利用渣打现有银行牌照,沙盒后期冲刺正式牌照

合作伙伴

HashKey Exchange(流动性)、Cobo(托管)、找钢集团(供应链)

天星银行(支付通道)、京东物流(仓储)、Visa(全球商户网络)

HKT(零售渠道)、神州信息(预付卡)、Animoca(NFT 绑定)

风险点

以太坊高 Gas 费需优化 Layer 2 方案

内地监管对跨境零售场景的限制

多股东协同成本高,技术上线复杂度大

差异化总结

  • 圆币以 “钱包 + 稳定币” 闭环快速渗透企业级市场,凭借陈德霖的监管资源成为 “最接近商业化” 的轻量级方案。

  • 京东依托电商流量和供应链优势,试图复制 “支付宝模式”,但需平衡内地合规与香港创新。

  • 渣打以 “银行信用 + 大众消费” 覆盖最广,但技术整合难度最大,可能面临生态碎片化风险。

三、HashKey、OSL 未入首批沙盒的深层逻辑

  1. 商业策略选择
    HashKey 作为圆币科技的早期投资方,通过股权绑定间接参与稳定币试点,避免重复投入。其核心业务仍是合规交易平台 ——HashKey Exchange 计划上线多种稳定币,定位为 “法币 - 稳定币无损兑换枢纽”,而非发行人。OSL 则聚焦于交易平台合规化,2025 年 7 月公告升级虚拟资产牌照,与稳定币发行保持距离。

  2. 监管与利益冲突考量
    金管局首批沙盒刻意选择 “科技公司 + 互联网巨头 + 传统金融” 的均衡组合,避免交易所主导导致利益冲突(如发行稳定币在自家平台交易)。HashKey 若申请沙盒,可能被质疑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而通过投资圆币可规避这一风险。

  3. 技术与场景匹配度不足
    HashKey、OSL 的技术优势在交易撮合而非储备管理。其潜在稳定币方案可能局限于交易所内部结算,缺乏对香港整体经济的示范价值,难以在沙盒竞争中胜出。

四、数字稳定币重塑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三大支点

  1. 跨境支付革命与普惠金融

  • 效率提升:传统跨境汇款平均手续费 6.4%,而 HKDR 通过区块链可将成本降至 0.1%,时效从 3 天压缩至 10 秒。例如,香港出口商向东南亚付款,通过 HKDR 可绕开 SWIFT,实现近乎实时到账。

  • 普惠价值:非洲 60% 人口无银行账户,但可通过手机钱包接入稳定币体系。香港持牌交易所(如 HashKey)作为合规枢纽,提供 USDT/HKDR 的万分之三手续费兑换服务,较传统电汇节省 70% 成本。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试验田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圆币、京东均计划发行 CNH 稳定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例如,深圳制造商与东南亚客户可通过 HKDR-CNH 完成支付,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 与数字人民币衔接:肖风(HashKey 董事长)提出 “双层架构” 设想 —— 稳定币发行商在央行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收到用户 CNY 后兑换为 e-CNY 再铸造稳定币,实现 “法定货币 - 稳定币” 可编程衔接。

  1. Web3 生态与合规标杆

  • 监管创新:香港《稳定币条例》强制 1:1 储备、定期审计,并区分零售 / 专业投资者市场,形成全球首个全面监管框架。例如,USDT/USDC 仅可面向专业投资者,而 HKDR 等持牌稳定币可进入零售市场。

  • 生态吸引:Animoca 等 Web3 企业将稳定币嵌入游戏支付(如《The Sandbox》道具购买),而渣打联合体的 HKDG 计划通过 HKT 的 Tap & Go 钱包覆盖 200 万香港用户。这种 “合规 + 创新” 模式正吸引全球项目落户,如 Aptos Labs、Solana 基金会参与圆币融资。

五、未来 1-3 年趋势与挑战

  1. 牌照争夺与市场格局
    2025 年 8 月《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圆币、京东、渣打预计首批获牌,2026 年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美元稳定币(USDT/USDC)仍占全球 90% 份额,但香港合规稳定币可凭借 “监管信任” 在东南亚、中东等区域打开缺口。

  2. 技术迭代与风险防控

  • Layer 2 优化:圆币需解决以太坊高 Gas 费问题,可能转向 Optimism 或 zkSync 等方案。

  • 储备管理:USDT 曾因储备透明度问题引发信任危机,香港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每季度披露审计报告,并接入金管局的 “稳定币反洗钱智能监控系统”。

  1. 全球竞争与政策平衡
    美国、欧盟正加速稳定币立法,香港需保持监管前瞻性。例如,允许稳定币在 RTGS 系统清算,或探索与内地 “跨境理财通” 对接,避免沦为 “合规孤岛”。

结语:香港的双重使命 —— 合规枢纽与创新实验室

圆币创新科技的 HKDR 不仅是一枚稳定币,更是香港金融转型的缩影:

  • 短期:通过 “合规 + 技术” 组合,在跨境支付、虚拟资产交易等领域建立效率优势,巩固国际结算中心地位。

  • 长期:以稳定币为支点,撬动人民币国际化、Web3 生态和普惠金融三大战略,重塑全球数字金融秩序。

【省心锐评】

香港正以沙盒为试验场,在监管与创新的钢丝绳上走出一条独特路径 —— 这或许才是其留给全球金融界的真正价值。